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初探

2016-05-30刘英策杜谦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

刘英策 杜谦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独立受教育群体”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艺术类大学生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伴随而来的是“新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教育方式特殊性、性格特殊性以及学习环境特殊性造成了现阶段出现的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难题。因此,深入透彻了解当今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探究当今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43-02

当前,艺术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随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大学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对其思想行为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对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总结分析出四条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并就如何加强高校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思路及方案。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一)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思想倾向复杂

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明显表现出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但是,由于受“专才教育”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对德育方面学科的学习,忽略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类大学生通常自小就流连于画室、琴房、练功房,对于国内外甚至校内外的事都漠不关心,更加缺乏政治参与热情,因此导致其政治理论素养甚是欠缺。

艺术类专业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系统复杂、流派甚多。以绘画为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等不同时期,印象派、抽象派、写实派等等不同流派。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想,每一个流派又有每个流派的主义。艺术类大学生往往以“艺术无国界”甚至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也造成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倾向复杂。

(二)、文化基础薄弱,影响专业提升

艺术类大学生基本是从小开始就进行专业学习,大都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这就导致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与训练上,加之高考文化课分数线较低,甚至某些自主招生的高校对文化课基本没有要求,进入大学学习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很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而对待专业技能学习和文化课的态度上,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但是,艺术作品是每一个时代的精华,往往蕴含着整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在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文化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导致他们不能把握艺术作品深层次的人文底蕴及思想文化,阻碍专业深度的提升,影响专业发展。

(三)集体观念淡薄,情绪化突出

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于授课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中心,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突出,思想上依靠集体与言行上推崇个体相矛盾。集体观念尤为淡薄,他们往往唯我独尊,傲气逼人,认为自己行为理所当然。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性情活泼开朗,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所以容易心浮气躁,在人际交往中,常与他人比较,易产生羞愧,愤怒,怨恨等情感,长期交织而形成复杂的心理。

(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随意散漫现象较为严重

艺术类大学生从小接触各种比赛、演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参与活动机会多,经常在未进入大学是在各自领域就已有所成就,甚至小有名气,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但艺术类大学生又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易感”人群,随意性和散漫现象时常在学习生活中发生“角色固着”现象十分普遍。

二、如何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一)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落实“实践育人”。实践的磨炼和体验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打破旧的以课堂为主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应该让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应该培养学生兴趣,发现学生特长,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真正的结合实际,贴近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实际,贴近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艺术类大学生成才的目标。积极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动员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勤工俭学、生产劳动、科技研发……巩固和发展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从整体上推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把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台阶。

加强“规矩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艺术类大学生缺少自我控制力,纪律观念淡薄。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对艺术类大学生首先要在原有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要严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真抓严管,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实行“爱得教育”。对于艺术类大学生除“规矩教育”外,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应进行“爱得教育”,即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需求,尊重学生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进步目标,对待学生要耐心细致,要对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建立师生之间顺畅的感情通道,使学生把老师当成身边的亲人,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诲和指导。

(二)提高艺术类高校教师德育水平,增强德育的时效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艺术类高校教师德育水平,全方位加强一线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一线学生辅导员队伍,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工作好坏。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对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缺少经验等现象,造成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激励一线辅导员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除此之外,施行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既要课前准备好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也要想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提高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更为昂贵的学费和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使他们中部分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心理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理解得偏颇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等等。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载体引导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清楚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心理困惑,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心理咨询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正确面对在学习生活中的焦虑、嫉妒心理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迎接挑战。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约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引导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增加知识储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将学生中的学习标兵、励志标兵、助人标兵等模范典型给予表彰和大力宣传,扬正气、树新风。

(四)搭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有机协调的平台

个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艺术院校更应实行开放式教育,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一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各种技能大赛,搞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搭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有机平台。随着大学全面实行学分制,传统的班级观念,院系观念相对弱化,对宿舍、公寓、食堂等生活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些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会为艺术类大学生的交往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他们的交往兴趣。这些生活环境的文化建设要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切实发挥好作用。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周方遒等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邵晓军.浅仪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吴文武等编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辅导员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