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特色及当代价值
2016-05-30范光杰万吉琼
范光杰 万吉琼
摘 要:自贡盐业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因盐而兴、因盐而盛,享有“千年盐都”美誉,也遗存有相当丰厚的、多姿多彩的盐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杰出代表不仅是我国井盐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井盐史上的奇葩,而且在整体上除了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等特点外,还呈现出既彼此连接、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自成特色的特点,并在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其对于地方社会的认同感、凝聚力及精神家园的塑造和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特色;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6)02—0069—08
盐自古就有“国之大宝”“百味之祖”和“生人生气之源”之美誉,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对于“盐文化”这一概念本身,上世纪90年代初才被盐业史专家们提出,后又对其内涵与特征的理论结构及学术范畴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认为盐及其所有物质产品和精神都属于广义盐文化的范畴,研究对象包括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而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各个学科,故提出应以全新的视角探寻盐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特征①,从而开拓了盐文化研究的广阔视角和空间。
中国盐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不仅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创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而四川井盐文化则在中国盐文化中一枝独秀,曾创下国内外无数个“第一”的伟绩,其深井钻探技术更是开创了现代钻井技术的先河,成为中外钻探史上的一块丰碑,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早在汉代就创建了世界最早的天然气井——临邛火井;明代应用卓筒井钻凿技术钻成了世界第一口石油井——“嘉州油井”②,比西方早300多年。与此同时,四川盐业文献记录之多,现存档案及实物之巨,文化遗产之丰,堪为我国及世界盐业史和盐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为国外学者所瞩目。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如美国的曾小萍、德国的傅汉思,尤其是日本学者多达10余位,包括宫崎市定、佐伯富和森纪子等等。
作为近代四川盐业中心的自贡,在四川盐业史上独领风骚,并在中国乃至世界井盐史上都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历史影响深远。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自贡因盐设镇,因盐设县,也因盐设市,并因盐而兴、因盐而盛而享有“千年盐都”之美誉①,其丰厚的盐文化遗存,不仅是我国井盐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井盐史上的奇葩。
一、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
悠久的井盐生产历史,促进了自贡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成就了自贡城市的诞生和辉煌,创造了两次“川盐济楚”的历史功绩。而作为井盐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总和,井盐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自贡地区的社会意识、风俗民情和生活变迁,从而在总体上塑造了自贡特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以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自贡井盐文化遗产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略从以下主要的遗产代表中便可窥斑知豹。
(一)盐业生产遗址及生产技艺类遗产
1.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和燊海井。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四川盐民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万计的卓筒井,使钻井技术从人工挖掘发展为机械钻井,即开创了绳索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并且比西方要早800多年。其钻井工艺是现代油井和天然气井的雏形,被誉为“现代石油钻井之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推进了世界矿藏资源开发的发展历程。
1835年,在自贡大安区阮家坝山下成功开凿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钻达1001.42米,标志着中国顿钻技术的成熟,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以至被西方誉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1988年,该井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燊海井为代表的“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东源井。坐落在自贡市贡井区扇子坝大塘山,属于自流井气田西端。该井自1892年投产以来,至今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日产天然气可达2万7千立方米,并一直保持着高产、稳产的记录,是一口古今中外罕见的气井,名列自贡盐场气井之冠,而记录该井凿井过程等事项的两本《岩口簿》,是世界最早的地质录井资料,具有珍贵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同时,该井迄今仍采用我国独创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低压天然气?盆采气生产技术,所以一直是有关专家、学者们作为研究盐业科技史和天然气生产的重要标本。该井也于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位于自贡市大安区杨家冲上凤岭,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等4口盐井组成,皆建于清代,且都是超过百年和千米的深井。该遗址占地25亩,是我国现存盐井和天车最密集的地区。其中,吉成井原名裕丰井,井深1108米,井径10厘米,天车现高12米;裕成井原名裕顺井,开钻于1909年,完钻于1911年,井径9.93厘米,井深1213米,天车现高18米;益生井原名西江井,清咸同年间由陕帮雒永丰号洛十二经手开办,完钻于1906年,井径10.08厘米,井深1018.8米,天车高约11米;天成井开钻于1867年,1913年投产,井径10.7厘米,井深1188米,天车曾高达19米。
美国盐史专家罗泰先生曾在自贡考察后指出:“如果对吉成井遗址进行保护维修,将是世界级工业现场遗址博物馆。”①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天车。它被誉为自贡盐场的奇观之一,是自贡井盐文化的标志和城市的“名片”。其建造方式和过程充满人类智慧,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量。从几米到上百米的天车,其建造工序既没有设计图纸,也没有资料参考和任何现代工具,而仅靠手工制作和“师带徒”面授传承,却符合建筑学、力学、几何学、数学和物理学的科学原理,堪称盐都先民举世无双的创举。著名电影人孙明经在1938年拍摄的《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被入选“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而美国人弗吉尔·哈特则认为它更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景观”②,甚至“超过了建造长城和运河的潜力”③。法国里尔大学教授霍克奎特也说:他比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激动,所以人们说他在东方见到了更加古老的埃菲尔铁塔。
(二)盐业管理及流通类遗址或遗产
1.西秦会馆。坐落于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龙凤山下。清初,来自流井经营盐业的陕籍商人发家致富后,为了“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而修建该馆,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竣工。距今已近280年的历史,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自贡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邓小平同志于1959年倡议以西秦会馆为馆址成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该馆保存了世界唯一的一套较完整的中国古代钻治井工具群;基本陈列“中国井盐科技史”则全面地展示了从钻井、采卤、输卤到制盐,以及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等诸方面的发展和演进,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井盐生产技术的变革,对研究古代盐业史、科技史、经济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为研究中国早期资本集团发展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珍贵史料和实物。此外,西秦会馆保存完好的碑文、石刻和木雕等,也是研究我国清代历史及社会生活、经济状况与宗教艺术的活态标本。
该馆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誉为全国七大特色博物馆之一。1988年西秦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仙市古镇。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也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并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古镇祠堂、庙宇、会馆鳞次栉比,保存相对完好,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200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3.“歪尾船”。自贡井盐的传统销售区主要在湖北、湖南、云南和贵州一带,而当时山高水远,道路崎岖,除人背马驮外,最主要和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就是船运。为了克服河运中的重重困难,船工们设计和建造了独具风格的运盐船——“歪尾船”,曾在自贡盐运中起过重要作用。这一橹船的造型非常独特,船头由右向左歪扭,船尾由左向右歪扭,形成船头与船尾相反方向的小倾斜,故亦称之“歪脑壳船”“歪屁股船”“歪尾船”等。歪脑壳船长4丈2尺,底宽6.8~7尺,船梢长4丈8尺,船头宽约3尺。之所以建成歪尾、歪脑壳的特殊形式,是为了提高抗扭曲能力,以适应釜溪河道弯道多的情况,以及河流湍急、滩多道狭的险状,使其在河弯大和急流险滩中也能从容而过,游刃有余①。
如今,这种“歪尾船”实物早已不复存在,仅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只按实体比例缩小的“歪尾船”模型,可以使我们看到盐都人民充满智慧的设计思想和造船技艺,窥见中国造船工艺史、盐业运销史中的珍品和盐史文物中独放异彩的奇葩。
4.川盐古道。自贡井盐的繁荣也促成了一条条因盐而建、因盐而兴的盐运道路,成为“川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贡所产食盐可以通过其运销到重庆、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区。这一千年古道沿线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体系化的盐运文化聚集带,国内外学者们认为其有着比“茶马古道”更为重要的意义,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②。
(三)盐业文献与档案类遗产
1.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现存于自贡市档案馆的与盐业相关的档案文献,年代自清雍正十年 (1732)始至1949年止,记载了自贡井盐开采、生产、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的详细过程;全面地反映了当时集资开发生产经营井盐的过程;展示了自贡地区当时盐业发展及其经营特点;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的面貌;也如实记载了投资人和地主以股份制形式运作盐业的历史,而在悠久的中国井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③。该档案于2003年10月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自贡岩口簿。自贡地区的岩口簿主要保存于自贡市档案馆及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文献详细记录了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开凿的90余口盐井的凿井过程、每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每天钻凿的进度、岩层地质情况、井下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处理事故所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对研究我国古代深钻井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作用,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2015年5月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3.《同盛井约》。签订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是自贡盐业档案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文献,其表现形式为股票证书。其制作程序(格式)、记载的内容和方式都符合中国传统的订约方式,具备了现代股票的大部分特征,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实物股票,并将中国股份制的出现史往前推了100多年,故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称之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④。
(四)盐民俗与饮食类遗产
1.自贡灯会。自贡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的繁荣,节庆灯会即是其中的代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唐宋以来,自贡地区以盐商们为首,开始兴起新年燃灯、元宵节放灯和清明节点孔明灯的民俗活动,至明清时期,自贡彩灯业已成型⑤,并成为井盐文化中独具特色、富有创造力和活力持久的节庆活动。自贡市政府于1964年主办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迎春灯会以来,已举办了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并先后在国内500多个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累计观灯人数超过3亿人次,同时以灯会为平台开展的经贸交易活动已累计实现交易额300亿元,吸引投资100多个亿①。自贡彩灯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两大民俗活动之一,列于40个民俗活动精品之首,被誉为“高品位艺术”“流动的文化旅游资源”,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自贡因其特殊贡献而斩获了“优秀民族节庆——最具魅力节庆城市”荣誉。2016年,四川省政府又启动了“自贡彩灯点亮一带一路”活动,将其作为地方文化“走出去”最有力的载体和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及交流的桥梁。
2.火边子牛肉。自贡的火边子牛肉堪称中华民族美食中的一绝,究其来历,充满了浓浓的“盐味”。据说,在清乾隆年间,因一场罕见的牛瘟使得大盐商把死牛造成的损失转嫁一部分给工人,而分发死牛肉给他们顶工钱。可吃不完的死牛肉极易腐烂变质,盐工们便不得不想出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处理。当时盐工中有一个叫曾树根的小伙子便采用牛屎粑烘烤技术,因其边缘之火温度不高不低,且无异味,从而使得牛肉鲜香出奇,味美异常,人人称绝。后来,盐工们称之为“火边子牛肉”。如今,自贡的盐业生产早已用现代化机械代替了当年的牛力,牛屎粑也很难见其踪影了。但“火边子牛肉”却沿用了传统的“牛屎粑”烘烤工艺,即选用符合GB2723-81《鲜牛肉卫生标准》的牛后腿肉,将选好的牛肉用滚刀法切成首尾相连宽3厘米、长10~20厘米的成串薄片,平展放于70~80℃的烘房烘烤,并以木炭为主加少许香樟木增香,以及经过卤水中熬煮、晾干、平整、刷麻油或辣椒油等一系列程序,制成片薄如纸、色泽红亮、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成品②,而成为自贡饮食文化的经典一绝。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这些丰富的井盐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盐都先民的聪明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和技艺能力,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自贡先民遗留给后世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的主要特色
除前述的典型代表外,另据不完全统计,自贡地区仅盐业生产场所、生产工具、盐商会馆(或宅邸)、祠堂寺庙、盐业文学与艺术、盐帮菜等等,单体数量也有上千项(件)之多。相比于川内其他井盐地区,盐都显得“盐味”十足、“盐色”鲜明。井盐文化遗存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一)种类多、数量大,川内和国内罕见
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的种类涵盖了盐业开采、生产遗迹(存);盐业技术、工艺流程;盐业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盐文学、艺术;地方信仰和饮食文化等10余个大类,以及盐场、盐井、盐仓、盐局、盐道、盐镇、盐街、深钻技艺、修治井技术、盐工号子、诗赋、戏曲、民间手工艺等50多个小类,单体数量已经超过4万个(件/项),在川内居首位,国内也属罕见。国内20余位考古学、建筑学、交通史、盐业史方面的专家对自贡境内的井盐遗址及盐运古道进行考古调查后一致认为:自贡围绕盐的勘、采、产、运、销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体量之大、装饰之精美、聚集程度及保存的完好度在四川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①。
(二)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对于自贡井盐文化,不论是翻阅其历史,走访其古迹,还是听闻其故事,品味其逸韵;也无论是文献的记载,文物的演绎,还是人们或业盐人物的传讲与口述,以及其他各类有形与无形的盐业遗产,都可从中看见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历史、文学、艺术、宗教、语言、民俗、医药等10余个学科门类,在总体上涵盖了自然和人类社会事象。比如,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展陈的600余件文物、文献、标本、模型、图表、照片、雕塑、绘画、大型壁画等,或展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井盐生产的历史画卷;或反映了人类早期先民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技艺等。西秦会馆木雕、石刻内容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鸟静物,……包罗万象。再如,太平天国时期盐商们为保护家室及财富而耗资7万余金、历时11载,建在大安区牛口山巉岩之上的三多寨,不仅有着宏伟奇特的城墙护翼,四门皆有炮楼,炮台垛口达2500多个,而且寨内城池交错,名贵花木林立,良田果园绵亘,中西式宅邸鳞次栉比,商铺街市、五行八作俱全,既富丽堂皇,繁荣奢华,又清幽致远,桃源世外,因而获得“川南寨堡之冠”的美誉。由烧盐工人创建的炎帝宫、广东盐商修建的南华宫、两湖盐商修建的禹王宫、福建盐商修建的天后宫、屠帮商人修建的桓侯宫等;以及“胡慎怡堂”旧址、余述怀故居“天禄堂”、张伯卿公馆、王和甫宅邸、李氏宗祠、大公井遗址、贡井老街、王爷庙、大安寨等,以及天车、自贡灯会、龚扇、扎染、剪纸等等,枚不胜举。这些古建筑及盐商老宅,或雄奇壮观,或小巧雅致,或雕刻精细,或制作精良,或古朴迷离,或清幽致远……,技艺精美绝伦,景观异彩纷呈,令人美不胜收。
(三)我国盐业文化的经典,世界井盐科技的高峰
自贡在井盐发展史上创造了诸多的“中国第一”或“世界第一”,不仅是我国盐业文化代表中的经典,也登上了世界井盐科技的高峰。比如,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世界钻井史上百年不衰的老井——东源井、世界最早进行工业性开采气水田的地区——自流井、中国第一口岩盐井——发源井、人类最早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的真实记录——岩口簿、中国累计开凿盐井最多和最早采用蒸汽机车汲卤的地区、中国首创的气水分离装置—— 盆、中国第一个民俗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东方的埃菲尔铁塔”——天车等等,这一个个的首创或独创,不仅使自贡成为人类机械顿凿技术的发祥地之一,也使之成为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手工工场,并拥有全国当时最大的手工业资本集团(盐商家族)和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资本主义萌芽地区。此外,自贡彩灯获得“天下第一灯”的美誉、自贡龚扇也被誉为“中华第一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独具特色的盐文化遗产,其历史功绩和历史价值在国内和世界盐业史上都堪称绝无仅有,其所蕴藏的研究价值和挖掘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地方文化以盐为中心,既相互交融,又独具特色
自贡在“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的盐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盐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特色。从自贡历史文化在制度上的变革到彩灯文化的形成;从自贡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内涵到“小三绝”① 等创意文化的范畴;从自贡饮食文化的“九种‘味”② 的特点到旅游文化的“四个‘亮”③ 的特色;以及早期地方工业的企业文化、地方学校的校园文化等等,“盐”无不浸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毛孔里。其地方文化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间彼此勾连,既相互交融,又自成特色。其与国内其他盐资源型的城市,如扬州、盐城、运城等城市相较,“无盐不成都(市)”的唯一性更加突出。
因此,著名学者隗瀛涛教授曾说:“盐都自贡是在中国独特的封建盐业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因而为世界城市发展史所罕见,自贡又是在四川这个特定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井盐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盐业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④
三、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和发展自贡地区如此丰厚又经典的井盐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盐都人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自贡历史文化一直是以井盐文化为中心,围绕井盐业而发展商业、交通、文教、慈善公益事业等,以及形成了与盐有关的各种技术、制度、管理经验、民俗民风、诗词歌赋、民间艺术、历史人物,并政治风云、社会意识、职业构成、生活习俗及风土人情,并历经沧桑遗留下来的盐场、盐道、会馆、天车、码头、盐工号子、诗歌、文学等,不仅有着创造自贡和繁荣自贡的历史功绩,而且成为了自贡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和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充分而深入地挖掘自贡井盐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才更能够唤起当代自贡人民的“盐民”后裔意识,增强人们对地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有利于促进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也有益于推动社会共识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增强盐都人民对家乡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井盐文化遗产承载了自贡这座城市多项首创的荣耀及其国内和世界影响力,真实地见证了井盐业的辉煌及其对自贡历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故以井盐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读盐业史、听盐故事、赏盐景观、走古盐道、品盐帮味、唱盐诗等系列盐文化活动,重温盐都历史的荣光和精彩,以此增强盐都人民对家乡的自豪感,提高人民对保护家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复兴地方优秀文化的责任意识。
(三)增强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丧失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文化记忆;没有新的文化创造,城市将迷失方向。城市文化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文化积淀;也要展现现实,反映城市文化内涵;还要昭示未来,反映城市文化创造。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⑤
诚哉斯言!一座城市也像一棵树的生长一样,唯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即便嫁接果子,也需要以其自身牢固的根基作为前提条件;同时,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样,有着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禀赋和优势,所以只有遵从符合其个体内在的发展之“道”,才不会迷失它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失去它独特的魅力,而且只有对城市历史文化了解越深、挖掘越多、认识越充分,对城市的现代建设就越充满想象力,也越富有活力和越具有创造力。即越是扎根历史文化土壤深厚的城市和历史根脉越发达的城市,其现代化的发展就越具有个性魅力和充满活力①。
因此,只有保护好自贡独具特色的井盐文化遗产,才能留下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完整的发展轨迹;也才能够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运行的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其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其价值内涵和生命力,使自贡当前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深植于牢固的历史文化“根基”上,汲取厚重的历史底蕴中的精髓,重新焕发现代文明和生产发展的活力和魅力。
(责任编辑:侯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