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16-05-30王玉欣

科技风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关系

王玉欣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依旧是每一名高校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站在高校历史教学的高度来对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进行推广,而现阶段的教育将民族精神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政治层面上的,它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儒家之道,具有华夏特色的伦理精神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开展的高校历史教育过程,便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认知、对课堂实践的设计以及历史专业教师本身对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感知和认知进行融合教育。下面就结合实践教学来谈一谈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的历史专业教育从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教学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关系;教学实践

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已近明确指出,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它本身必须要具备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世界之林中地处不败之位。作为高校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二者的关系,通过一种有机可行的手段灌输、渗透给学生则成为了我们每一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如果脱离了历史教育,即便是再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能是一片浮萍,而没有民族精神的历史教育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

首先,高校再进行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渗透前,必须要搞清“民族性”这个问题。作为民族精神发展的根基,如果单纯的把它理解为“团结”、“和平”、“自由”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将会由于缺少民族特点,而泛滥成整个人类进程的特点。所以说,我们所提到的民族性应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整合。这种民族精神虽然再表达形式上种类繁多,但最终都是一种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所区分的,并且这种精神层面并不是一种舶来文化,它必须是一个神圣而又坚定的内心情感,不仅需要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还需要全体民族有所认同。可以说民族精神起源于乡土精神,而民族精神还是乡土精神再实际的历史演变中慢慢积累最终的一种放大体现。

其次,民族精神作为历史教育的前提,对历史的认知就要首先从认知民族精神入手,历史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本质载体与体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特别是日本对我国台湾和东北伸出侵略之手的时候就是采取了“亡人之史”的手段。我们高校历史教师在实践的授课中必须强调这点,利用历史书本内外的知识来让学生来对任何一种有意隔断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破坏都应有所谨慎和警惕。

最后,民族精神的培养必须根植于对历史教育认同这个基石,如果这个基石做的不牢固或者不稳定,那么任何一种民族精神都不会得到稳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落到实处。国学大家钱穆先生曾经提出想要了解国民对祖国的热爱,只需要先通过他们对国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便可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观点我们不难理解,只有对历史有过深入了解的人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历史的穿越来理性看待问题、理性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只有充分的接受过历史教育,才能够对自己所在民族、文化产生高度认同。

二、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根源

对民族精神提升的前提是人民对这种精神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认知感,形成这种高度的认同感首要因素就是全民的共同记忆,然而这种共同记忆则是通过对历史教育的学习实现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华夏文明是整个人类历史唯一没被終端的持续文明。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以政治实体形式得到了延续,而且还被各个时期的有志之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予以记录,这不但是人类历史的一份瑰宝,同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依据和起点,更是我们后人进行历史教育的依据和标榜。

白寿彝教授说过,研究历史是为了观察未来,人类的发展需要这个过程来延续。我们只有通过对历史教育的学习来认清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优势,通过对他民族的取长补短来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最终充分发扬历史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以北魏发展历史为例,由于北魏政权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汉人文化、历史、思想进行学习,最终完成了政权的高度统一,这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魏书》中《序记》来进行研究。

三、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

历史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反应的最佳舞台,它不仅是一部上等的爱国主义教科书,高校学生在对五千年绚丽文化和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深刻的领会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通过对悠久历史的不断陶冶、提升,在塑造健品行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化树立。

另外,历史教育的成败还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发展的进程和前途。高校历史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来唤起学生们爱国情怀,并将这种积极的民族精神发扬至整个的社会变革当中,中华民族的明天才能够越来越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对历史教育置之不理的高校学生不可能担负起的历史发展使命,历史教育必须依托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为根基,通过历史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来让全体高校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只有注重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融会贯通,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得以发扬光大,历史教育也将再上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陆晓敏.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2] 程刚.历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提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12.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关系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