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反“双无”斗争

2016-05-30王华玲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两手抓中共中央状态

王华玲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党内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严重削弱了中央的领导力,给党的领导和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双管齐下,一方面采用打通思想的“软”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又通过制度约束的“硬”措施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通过这两手抓,党中央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增强了领导力,维护了中央权威,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准备。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双无”状态;中共中央;两手抓

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2-0083-06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之际,党内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的“双无”状态,即“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级党委的政策和策略,执行他们自以为是的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的极端有害的政策和策略;在工作繁忙的借口之下,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像一个独立国”[1]1332,“给予革命利益的损害,极为巨大”[1]1332。尤其是在关乎中国革命成败的五个核心问题,即战争问题、土改问题、整党问题、工商业政策问题和杀人问题中,“在任何一个问题上犯了原则的错误就要失败”[2]100。这些问题都与党的领导息息相关,都涉及到党的政策和策略。而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影响到党对革命形势发展的通盘筹划和领导。为了进一步适应革命胜利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双无”错误倾向。为彻底解决“双无”问题,中央一方面采用“软”措施从打通思想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用“硬”措施使其必须接受和正确执行中央的政策。通过这两手抓,党中央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维护了中央权威,增强了领导力,并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前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双无”状态

从1937年到1947年的十一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员由几万发展到二百七十万,使党成为空前强大的党。然而,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由于长期游击战争与革命根据地被分割为许多独立单位的分散环境,在各个单位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敌情、地形和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异,因此,不能不高度地发展地方性,不能不高度地发展各个单位的地方自治权,从而高度地发展了各个单位的地方积极性与创造性,克服了当时的极为复杂的困难,把中国革命推向了全国规模的胜利”[3]1。就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党的发展来说,这“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确的方针”。但是,这种方针也使一些党的领导干部逐渐形成了“一种分散主义或地方主义的习惯,造成了党内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3]1。在战略大决战的前夜,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的1948年,这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蔓延,山头主义的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变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的统一性、团结性和纯洁性,对中央的核心领导和夺取革命的全国胜利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这样既不利于全党建设,也不利于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时期,全党全军中存在的各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尤其是“各地区、各部分的内部,对于受中央委托的领导机关,存在着极大的、极不正常的和极有害的不统一状态”[4]122。这种不统一状态,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各方面:

一是擅自修改或违背中央的政策和策略,执行地方自以为是的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性的极端有害的政策和策略。比如,在制定土改政策时,有的地方既不执行中央政策,也不顾及该地区的客观情况,“而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2]109。在工商业政策问题上,一些地方的领导根本不了解党的政策,又完全不研究中央政策,还固执地抵抗党的政策,“在长时期内,没有正式讨论与宣传解释过中央的路线”[5]1。如在某市战时暂行劳动法草案中,“文件的起草者不但对于一九三八年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历次指示没有领会或完全置之不理,而且对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主席时局任务报告中所强调指出的方针亦没有领会或完全置之不理”。因此,草案中对于中央多次强调的“和厂方合作,积极奋斗,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责任和劳动态度,没有提到或提的很不够”[6]30;在个别新解放区,“全区军队和地方无例外地违背了中央的工商业政策,没收地富的工商业部分,任意假借没收官僚资本反动分子的帽子,去没收那些本来不应当没收的工厂和商店;对生产资料的严重破坏;过重的而且是极其混乱的税收办法”[2]111-112。对于工业政策和职工运动的路线,“不少的担负高级领导地位的领导人员,并不了解党的工业政策与职工运动的路线”。然而“他们完全不研究一九三七年以来,十一年内中共中央历次发布的正确的工业政策与职工运动方针,他们固执地抵抗党的路线。许多党的地方领导机关,在长时期内,甚至没有正式讨论与宣传解释过中央的路线”[5]1。在工会工作中,虽然“中央早已发了指示,但在许多地方并未引起注意,许多中央局分局未能据此发出指示,未能向工会工作同志及工人群众进行正确的解释,仍然执行历史上使我党遭受过严重挫折的错误方针”[6]23。在对敌政策方面,有些地方“直接违反我党政策及人民解放军宣言中 ‘首恶者必办一项规定”[7]85。

以上各种现象均直接违背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一意志的要求,而这样的现象又不只是在个别地方存在,因此对中央的核心领导权力构成极大威胁。

二是在工作繁忙的借口之下,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在新、老解放区的许多地方,出现“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犯了很多“左”倾错误”[8]244。对于这些错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地方领导机关在工作忙,任务重的借口之下,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欺上瞒下,或是只报喜不报忧,只报成绩,不报问题和缺点。在对敌政策方面,有的地方事前不向中央请示,“粗率地向敌方发出对罪大恶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的大反革命分子,也和其他敌方人员一样不加区别地一概宣布既往不咎,将功折罪这项不正确的声明”[7]85。在重大军事战事中,某些兵团对于自己的行动计划、作战方针、军备情况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行为在中央的批评和质问中得见一斑,“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9]476,“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9]478-479。地方军队对中央的指示是否执行“两个月”内“一字不提”,当时中央与地方严重的不统一状态可见一斑。除作战紧张无暇回复和通讯条件的因素外,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容易造成部队的独立性过强、地方主义、分散主义的现象发生,其危害的严重程度不难想象。

三是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像一个独立国,军阀主义、山头主义现象严重。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严重的自由主义、官僚主义、地方主义和军阀主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战争与土地改革工作中,已经逐渐暴露出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着若干严重现象:党和政府组织中存在着作风不纯和某种程度上成分不纯,许多领导机关存在着严重的自由主义与官僚主义倾向,军队中尚有军阀主义残余,使党的政策和统一领导不能很好贯彻,以致造成了工作中的不少损失”[10]89。有些地方,因为“各霸一方”,“在思想上、政策上、组织上及实际行动上,均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分散零乱”[11]51。在军队中,出现了严重的军阀主义。有些干部“以为天下是军队打下来的”,“军队有功,应该高人一等”,便开始“向人民向党闹独立性,成了惹不得的一窝蜂,凡是军队与人民发生了问题,军队总是不加考虑的毫无条件的站在军队方面讲话,俨然是一个与人民对立的军队帮”;“有些干部还与军阀完全一样,把军队看成自己私人的,别人就惹不得”[12]1。上述把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独立国的现象,已经失去对中央权力的敬畏,直接挑战了中央的领导权威,严重的会分裂党的组织。这种无纪律、无政府的“双无”状态,在以军事为重的战争年代,严重地削弱了中央对军队的领导。

总之,以上各种不利于党团结统一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无视党的纪律,否认党的领导,破坏党的政策,混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责,滥用职权,严重阻碍了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计划实施,削弱了党的号召力、领导力,不利于团结各阶层民众共同实现革命的胜利,非好好整治不足以更好地领导革命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不足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足以使党的执政从地方走向全国。为了更好地反对“双无”状态,把一切可能和必须要集中的权力集中起来,领导革命争取最后的胜利,党中央采用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方针与“双无”错误倾向作斗争。

二、中央解决党内“双无”状态的“软”措施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时刻,党内存在的“双无”现象,严重破坏了党中央对权力的核心掌握,严重削弱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给党的建设、革命的全国胜利和人民根本利益造成极大危害。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首先通过“软”措施即打通思想的方式解决,其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继续坚持已有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清除党内一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必须继续坚持七大指定的原则:“充分发扬群众的民主”,“提高群众的自信力,鼓励群众来批评、考察、鉴定与自由调换我们的干部。”[13]491而要具体解决党内“组织生活不健全的状态”,就必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的。这是我们党的铁的纪律,也是健全党内生活、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8]242。尤其是要坚持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

二是在党内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待“思想、成份不纯,贪污腐化,作风不好,违反纪律,对战争厌倦,怕过长江吃苦头等等”,要用“争取教育”的方式,“严肃地对待任何犯错误的人”[2]103,“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在党内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彻底揭发、检讨各地组织内的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与严重现象”[14]1。“在检讨工作中,上级领导机关代表应作必要的自我批评,说明领导方面的责任。对干部和党员所犯错误,亦应把那些属于领导方面负责的和那些应由犯错误者自己负责的问题区别清楚。如此才能使自我批评精神确实贯彻下去,使党内外群众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10]95-96

三是加强集中领导,树立大局观。“战争是全面的,要配合作战,甚至集中作战。这要求我们要有全面的观点,要有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样才能避免地方主义错误倾向。同时对于全军,“要加强集中领导,最高统帅部才有好的全国战略的布署。战略布署好了,战役指挥归各指挥员负责”[15]124-125,这样才能增强党领导力和威信,做到中央与地方权责明晰,各司其责,全国战略一盘棋。 “许多事情一定要集中统一”[11]47,要克服那种“以为在一个地方可以独立搞一套,而不以最大的力量来建设主力、支援主力作战”[11]51的单纯游击战争的思想。另外,“要管理好与建设好一个统一的人民国家,也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严格做到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党内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与整体观念,认真克服小生产者的个人主义思想与本位主义观念”[11]67。

四是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力度。无论是老解放区还是新解放区,都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宣传政策,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比如:要做好城市工作,就要“加强工会工作及培养工人干部的工作。东北局及各地负责人应经常到工厂中及工人大会、工人代表大会去做报告和演讲,使我们各种政策和工作能首先取得工人群众的拥护和帮助”[13]594。

尽管“打通思想”是我们转变许多同志中的旧思想、旧作风、旧习惯的主要方法,但仅仅靠打通思想的办法是不够的。从长期发展来看,从战略高度来看,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觉悟一方面要通过软措施的学习、教育提高,另一方面还要用制度来约束,“用党的纪律,来保证全党全军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统一”[16]1。

三、中央解决党内“双无”状态的“硬”措施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针对当时党内的错误倾向,虽然中央也采取了必要的打通思想的措施,然而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把一切可能和必须要集中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增强党的领导力和革命的凝聚力,党中央决定采用“硬”措施——用制度约束来配合打通思想的“软措施”。于是从建立党内请示报告制度起,中央准备以全力在1948年有效地解决“双无”问题。

1948年,中央先后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即子虞电)、《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展开对执行报告制度之检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组织部门业务与报告请示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反对“双无”状态的命令和指示,指示通过明确中央对地方领导机关和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力图从制度层面彻底解决无纪律、无政府的“双无”状态。

纵观以请示报告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制度的内容,中央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解决“双无”问题。

一是从中央对地方的整体要求来说。中央要求从1948年起,为了争取人民战争的更大、更彻底的胜利,全党全军的地方“必须同中央发生最密切的联系”[4]486,使中央与地方能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有机统一必须用制度来保证。

二是密切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地方党和军队的领导机关负责同志要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规定定期向中央作报告。报告要负责人亲自写,不得请人代写,不得敷衍塞责;同时规定了报告的时间和内容范围。请示报告制度要马上执行,从当月做起,不得拖延,请示报告的严格执行必须用制度来规定。

三是中央需要的是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要求地方领导机关必须实事求是向中央全面报告,不得隐瞒、谎报、虚报。请示报告的态度必须用制度来约束。

四是关于宣传和组织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中央专门做了分别的具体规定以强调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尤其作为中央发声的宣传工作,中央的要求是“统一宣传,集体负责”[4]490。宣传的内容务必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不得在宣传中将中央与受中央委托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任务的机关(即各中央局、分局、军委分会和前委会)处于平列的地位”[7]127;中央与地方的地位、等级必须用制度来强调。

五是中央在上述制度中明确了“各项工作中何者决定权属于中央,何者必须事前请示中央,并得到中央批准才能付诸实行,何者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审”的规定[4]511。这样,就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责,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央对全党全军各项事务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便在全党全军克服某些严重地存在着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达到全党全军在方针上、政策上、行动上的完全一致”[4]522。

六是建立必要的、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反对“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及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4]528。“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及报社党组,均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4]528“高级领导机关之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4]528中央还特别要求注意“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4]528。

总之,中央在打通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硬”制度,有效地解决“双无”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及启示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关键时刻,为了防止“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意志和行动的统一,保障党的组织的统一”[8]129,党中央通过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措施,并在实施这些措施时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抓典型案例,有效地解决了无纪律、无政府的“双无”问题:改变了过去中央政令不畅,地方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状态,使中央与地方责权明晰;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中央通盘筹划,地方具体执行;为以后在各领域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典范,既直接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领导机关的关系,又间接密切了地方领导机关与基层党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准备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通过打通思想和制度建设把一切可能和必须要集中的权力比较顺利的集中到了中央,维护了中央的权威,增强了党的领导力,使中国共产党可以把十个指头攥成拳头,更有利地推进战略大决战的顺利进行。尤其是中央各种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党的统一领导,使中央政策得以顺利贯彻,严肃了党的纪律,整顿了党的队伍,提高了党的威信,确保了革命的全国胜利。不仅如此,党内各种制度的建立还是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17]7。“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今天,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正在加速形成。在这样的语境下,只有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约束干部,严明政治纪律,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18]17制度的设立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为“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19]3提供了依据,为厘清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关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历史借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艾思奇.反对经验主义[N].人民日报,1948-07-17(1).

[4]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政策汇编[M].中共中央华北局印,1949.

[5] 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N].人民日报,1948-02-08(1).

[6]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7]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 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10] 习仲勋文集: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11] 李富春选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12] 肃清军阀主义宗派主义,严整军队党的队伍,中央局土地会议闭幕会上滕副司令员讲话[N].人民日报,1948-01-06(1).

[1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六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4]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N].人民日报,1948-01-01(1).

[15] 叶剑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6] 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N].人民日报,1948-07-10(1).

[17] 张伯里.以严格的党内生活增强党性修养[N].人民日报,2014-10-08(7).

[18] 盛若蔚.分散主义不是民主 集中统一才有力量[N].人民日报,2015-01-13(17).

[19] 王岐山.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坚定不移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1-30(3).

责任编校 王学青

Fight of CPC Against “Two Lacks” During the Liberation War

WANG Hualing1,2 (1.School of Histo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Hebei,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Liberation Wa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once in a state of “no discipline nor organization,” which severely weakened the central leadership and impeded the Party leader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arty Center worked along both lines: on the one side, taking soft measures to propagate in the spiritual aspect; on the other hand, apply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s hard measures to force acceptance and execution. The Party Centre strengthened its leadership, won back central power, and made ide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preparations for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victorious moment of the Liberation War.

Key words: Liberation War; lacking discipline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with both hands

猜你喜欢

两手抓中共中央状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监管与服务草根社会公益组织要“两手抓”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两手抓”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