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危险客货运输安全风险防控系统
2016-05-30韩岩岩
韩岩岩
摘 要:近年来,道路长途客运班线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中群死群伤类事故不断发生,既带来了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产生了土壤、生活用水和空气等污染,影响巨大。当前的道路危险客货运输安全风险防控系统成为了道路运输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道路危险客货运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为道路危险客货运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危险货物 道路运输 安全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U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59-02
1 背景介绍
2014年7月19日,在沪昆高速邵怀段一货车与大巴相撞,引发爆燃交通事故,事故造成5台车辆烧毁,43人死亡,6人受伤;2014年3月1日,两辆运载甲醇的槽罐车,在晋济高速路上岩后隧道内发生追尾相撞,引起燃爆,事故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由于道路长途客运班线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发生的事故具有社会危害大、影响大的特点,交通运输部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6月颁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并于2014年7月颁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安全管理、技术、产品、工艺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起涵盖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要求依托典型项目、典型企业、典型区域,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安全科技成果,研究编制交通运输安全风险辨识手册、评估指南、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形成安全科技创新效应。在2015年2月15日印发的《2015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了2015年的工作重点,在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中提到:推进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划分安全生产隐患等级、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和督办;分类编制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指南,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试点。以及这些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防控措施。
2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风险因素清单的提出
通过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地梳理出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人、车、货物、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分析这些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一套适合道路高危客货运输企业的防控措施,指导和规范道路高危客货运输企业进行风险辨识工作的清单。
2.1 相关人员
根据典型事故资料的收集与统计,不难发现,由人员引发的事故,多是现有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分别从出车前、装卸、行驶中、收车后四个阶段,将驾驶员、押运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未履行的职责作为风险因素清单二级指标;分别从检查和装卸两阶段,将装卸管理人道路高危客货运输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未履行的职责作为风险因素清单二级指标;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履行的职责作为风险因素清单二级指标。
(1)驾驶员。
驾驶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①执行企业有关运输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运输规定行车和停车。
②负责车辆(罐体)日常检查和维护。
③随车携带相关有效证件及文书,保证车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器材良好有效。
④参加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按照JT617和JT618要求,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技能与应急处理办法。
⑤对运输事故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置。
(2)押运员。
押运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①执行企业有关危险物运输押运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②会同驾驶人员做好车辆(罐体)安全检查,保障相关证件、文书、车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及消防、防护用品、货物捆扎等齐全有效。
③监督、提醒驾驶人员按照有关运输规定行车和停车,做好客户及货物核实,检查货物配装和堆码,行车途中应监视货物状态是否安全。
④对运输事故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置,且维护好现场。
⑤应参加安全学习和教育培训等活动,按照JT617和JT618要求,掌握安全技术知识与应急处理办法。
(3)装卸管理人员。
装卸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①执行企业有关危险物运输装卸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②检查运输车辆的资质、设备状况和安全措施、装卸作业区安全、车辆(罐体)、安全设备、装卸机具技术性能、货物、人员、证件、手续及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是否符合要求;道路高危客货运输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③监视装卸过程和装卸作业应符合JT618规定。
(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①协助制定、执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措施等,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②组织安全学习、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安全生产活动。
③做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督促整改。
④新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
⑤车辆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等管理、发放、使用和保养,以及单位相关证照和保险办理。
⑥事故现场组织施救,协助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事故原因分析与保险理赔。
⑦实施车辆动态监控以及安全统计和安全管理档案建立。
2.2 专用车辆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分罐车运输和非罐车运输,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罐车运输。参照按照JT617和JT618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要求,根据车辆的构造,将其分为驾驶室、发动机、刹车系统、连接装置、转向装置、传动装置、电器灯光、消防设备及其他、罐体,并将各部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风险因素清单二级指标。
2.3 卫星定位系统
从卫星定位系统的平台与车载终端、卫星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出发,将这两部分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2.4 装卸
(1)常压罐车装卸作业,企业资料(调研资料),分别从装卸前、装卸中、装卸后三个阶段,将驾驶员、押运员及装卸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未履行的职责,以及装卸场所、环境、工具、车辆及设备等的不安全状态,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2)压力罐车装卸作业,分别从装卸前、装卸中、装卸后三个阶段,将驾驶员、押运员及装卸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未履行的职责,以及装卸场所、环境、工具、车辆及设备等的不安全状态,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2.5 线路
分别从基本情况、交通状况、危险路面、特殊路段、施工路段、违法占道和应急响应能力等七方面,将线路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2.6 环境
分别从人口密度及敏感区、夜间、气象状况、水土壤地质环境和自然灾害等五个方面,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2.7 管理
分别从安全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落实、教育、资金投入和安全技术等五方面,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风险因素二级指标。
参考文献
[1] 石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D].长安大学,2014.
[2] 王亚东.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耦合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 高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及系统开发[D].长安大学,2013.
[4] 孙晓东.道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管理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 陶健.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山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