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2016-05-30陈康
摘 要: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评价是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从事教研活动水平和能力的衡量和评价。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是由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一系列评测数据考核构建,由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内容等模块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64-03
引言
教师的竞争力是以其所拥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为基础,能够在教学业务、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实践中整合各种资源以持续获取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教学、科研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教师自身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竞争力就是将行业、企业中不断变化的、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转化为学生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并通过教学与研究有效实施这种转化,使之为学生掌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他基础性教育学校的教师无法替代的,是职业院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和职业特色。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和其他专业教师竞争力一样,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其共通的特性,但又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评价是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从事专业教研活动水平和能力的衡量和评价。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应由一系列的评价指标考核来构建。但实践证明,目前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等方面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无法真实全面评价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竞争力。本文试图从竞争力的概念出发,分析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构建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惠州市各大职业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推定当前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教师专业竞争力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评价的认识和研究分析不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职招生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国际商务专业是财经商贸类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培养的是具有中等专业操作技术技能型水平的国际商务从业人员。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服务地区经济为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其他落后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能为专业实训及就业提供便利,各大院校竞相开设国际商务专业,而边远偏僻地区的院校却较少开设。专业设置分布不均衡导致教育学界、社会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尤其对专业教师的职业特征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第二,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性。一直以来,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评定大多采用学生主体的评定模式,利用期末学生满意度调查打分模式来评判教师该学期的教学情况,以此反映其竞争力水平,没有形成教师团队、学生群体和校外机构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忽视了自我评定和第三方评定共同评价竞争力水准,导致最终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评价内容片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职业院校认为,衡量一名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主要考察其教研水平,充其量只是反映了其核心的职业竞争力,并非从职业素养出发,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等诸多要素的综合竞争力。
二、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竞争力评价是衡量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尺度。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实现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提供指导方向。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评价有其特有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它们共同构建成一个系统、全面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竞争力评价主体可分为学校内部评价、学校外部评价以及校内外合作评价,学校内部评价又可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学校管理层评价、教师群体评价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测评,学校外部评价一般指同行校外专家评价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价。不同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可以从多方面从维度对专业教师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
作为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本身必须十分清楚自身的竞争力状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我进行合理的评价。学校管理层则从管理角度出发,对师资的师德师风、职业素养等宏观要素组织考察。学校内部教师群体进行日常听评课、教研活动对专业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控能力等实施评价。实施定期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测评,了解学生反馈,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并据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相长。学校外部评价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方面的同行专家对其实践实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引进同行教师调研问卷评价,了解其综合竞争能力,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职业执业资质认证考核,认定职业技能水平。
(二) 评价手段多元化
国际商务专业是以培养掌握一定的对外经贸知识和技能的外向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专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专业教师在素养、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要有很强的竞争力。竞争力的评价是全面系统的,不能采用单一的手段来评价,而需采用自我鉴定法、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技能测试法、现场实践检定法等手段来评定,以更加科学客观对专业教师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三) 评价内容多元化
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思潮对专业教师的教育观产生巨大影响,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辨别是非能力,学会追随正能量的符合时代发展教学育人观,抵制非主流的对师生和谐不利的负面思想;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商务交往越来越频繁以及交易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需要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实践指导等综合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符合专业发展规律,顺应专业发展趋势。竞争力评价内容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不能光从教学能力衡量,还应评测其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多元化内容评价机制。
第一,在职业素养评价方面,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实践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道德、思想、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职业素养的优劣关系到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关乎到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千千万万孩子的未来前途,对教育行业的百年大计和国家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商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在新形势下,国际商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教学素养、职业修养、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素养等。
第二,在双语教学与研究方面,双语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行的模式可供借鉴,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双语能力是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双语能力评价不仅是评测自身的专业语言水准,还要综合考虑现实教学环境问题。首先从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功能出发,了解语言功能与专业学习关系,总结出双语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双语模式教学的竞争力与当前教学现状关系密切,因此首先要评价当前双语教学存在的现状问题。(1)中职学生外语基础薄弱。(2)可供使用的双语教学匮乏。(3)师资匮乏与认知存在偏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当前现状问题有如下对策:(1)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设置双语课程。(2)开发适用配套教材。(3)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特别要注重提高自身双语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4)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5)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营造双语教与学的氛围。
第三,课程设置能力及教学法能力也是综合评价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商务专业作为涉外型的商贸类专业,培养的是外向型的德能兼备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紧扣技能锻造,也要兼顾道德文化的熏陶、人格的培养。职业人格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职业人格由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良好的职业人格一经形成,往往能使职业价值观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行动上表现出有自制力、创造力、坚定、果断、自信、守信等优良品质。国际商务专业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对人应从道德人格、素养人格以及技术人格视角,遵循职业需求的原则,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三位一体”的职业人格课程设置框架,并由此确定课程对接的技能证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始终围绕以打造完善“职业人格”为目标,根据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小组讨论法、竞赛教学法、双语教学法、情景重现仿真教学法等,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预定的课堂效果。
第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教学新常态。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大胆创新思路、锐意改革,充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将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转至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打破以往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紧跟国际经济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探索和使用新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云课堂教学等。
第五,职业实践指导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衡量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是否优秀,光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卓越的实践指导能力。因此,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推行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开展产研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导方向。首先,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咨询能力。刚迈出校门走向企业的学生缺乏社会劳动经验,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也不清楚企业生产运行的规律,心理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实习困惑,亟须实践指导老师给予解决。其次,国际商务教师必须自身具备卓越的业务操作能力,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技术是职业教育老师的看家本领。另外,专业教师应具备高超的实践指导能力。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理论从校园出来,发现平时苦学的理论用不到职场,所学的与操作无法实现“无缝对接”,此时就需要职业指导老师进行解惑。
结语
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综合竞争力不是天然而成的,也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由自身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力作用取决于教师本体的主观能力动性,外力作用由学校与社会搭建平台,营造能力提升空间。调研数据表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不能是单一数据的评测,而是由一系列多元化要素综合构成的。目前,国际商务教师竞争力的评测模式没有现成的规范和标准,更多的评测只是从学生出发,较少关注教师本身。本研究从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逐一深入剖析,力求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希望本研究对国内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客观评价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雷建龙.论高职教师的核心竞争力[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4.
[2] 张祎,王玲.浅析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281-282.
[3] 陈康.新型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法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