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30聂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聂蕙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供另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就业指导课;实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80-02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七号文件,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随后,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该门课程,以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依据社会需求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为今后顺利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宽泛课时有限,缺乏连贯性

就业指导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求职技巧、求职礼仪、就业形势、制度与政策、创业等,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该门课应依据大一至大四学生不同时期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的连续性与针对性,使学生获得全面、有效的指导。但就业指导课在高校中并未受到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的重视,加之课时的限制,有的学校在大一时就将此课讲授完毕,还有部分学校虽在大一、和大三分别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但并未使得该课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

(二)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缺乏“实战”性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任教师、院(系)副书记或辅导员担任。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这个专业,以至于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他们的学科背景较为复杂,很多老师是在自学的同时给学生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就业的最新动态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最及时、清楚,但对各学院、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前景不是很熟悉;学院的副书记或辅导员与本院相关专业接触较多,了解专业的最新动向、发展方向,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但缺少专业的、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这使得教师的专业性大打折扣;许多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很少或完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面对求职技巧中的简历、面试等方面的指导仅仅限于纸上谈兵,照本宣科。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安排在普通教室上课,一般由四至五个小班组成150人左右的大班上课,在此情形下,教师只能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形式单一,加之没有较为专业的、系统化的教学实践场地,如,职业测评室、模拟面试室、礼仪训练室等,无法为学生提供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机会,学生缺少实践与训练,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教学效果欠佳。

二、实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鉴于在传统模式下大学就业指导课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亟待建立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我校通过详细考察众多大型企业规范化的求职招聘过程,追踪分析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重点剖析杰出校友的职业成长经历后,提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的概念,归纳出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提升的10个核心环节,依据实验的模式,每个环节设定3个标准步骤,共计30个标准步骤,尝试设计出一个新的能力训练模式,并建立起了对应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完成职业选择能力训练,搭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中心”。

我校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设有职业测评、简历诊断、表达沟通、求职心理、礼仪养成、团队协作、民族特色、文职岗位、自我管理、面试类型等10个实验室,按照职业认知、求职要求、招聘程序构成一个职业选择能力形成的系统。

(一)实验式教学分模块训练确保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延续性

我校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中心的教学不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报名选择实验项目,例如大一的学生可以参加职业测评实验室的学习,以实现对自我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的了解,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职业探索,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自我管理实验室的训练可以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大二的同学通过表达沟通、礼仪养成、文职岗位等实验室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到大三就进入实战前的训练,简历优化、团队协作、面试类型等实验室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即便有了以上的训练,但在大四找工作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通过求职心理实验的调适,在缓解大家求职焦虑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在毕业后尽快融入职场,尽早成为一名职业人。实验式教学使得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随时享受自己的就业指导套餐。

(二)实验式教学分模块训练促使了任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我校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中心的教师由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不同专业的辅导员担任,独立的单个实验室只侧重一个方向,从而有利于各实验室的教师专注于本实验水平的提高,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以研究课题的形式资助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每年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们的授课质量。

表达沟通实验室的老师大学期间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在上课时会运用语音设备、音频分析软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及能力进行评定,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校专门派遣礼仪养成实验室的老师去专业的机构学习化妆,男女着装,站、立、行、走等相关培训,以便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职业测评实验室的老师通过培训,不仅学会使用测评软件,更学会读懂测评结果,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形成自己的职业库。

(三)实验式教学分模块训练实现了学生职前训练的系统性

实验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学生为主,更为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我校的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中心以实验室的形式对个体进行训练,与理论课程教学不同的是,在每个环节中,教师讲得少,主要是学生围绕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过程,在实验室依靠实验设备,按照实验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培养和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每一个实验室均按照某一能力形成的要求,配置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器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或纠正错误的动作。学生在参加完每个训练模块后都会有自己的训练成果,一张目标明确的职业库列表、一份个性化突出的简历、一张自我打造的职业装照片、一段应对自如的面试录像等等,通过实验室系统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场竞争力,为即将到来的求职面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

实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的引入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必然会成为未来就业指导课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以专业为依托,稳定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

现阶段,我们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二是各二级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任教师对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就业的最新动态和国家就业的政策了解最及时清楚,但对学校每个专业的岗位要求、发展路径却了解甚少;院系副书记、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对他们比较了解,但由于工作性质,使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就业理论、整合就业知识。我们计划在各二级学院中挑选一部分对就业指导课程感兴趣的专业课教师充实到实验室的教学中来,他们是站在专业最“前沿”的人,能捕捉到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但他们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能很好的成为实验室教学中较为稳定的补充力量。

(二)以学院为依托,建立大学生职业体验室

我校的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中心目前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进行培训,但对于三大技能之一的专业知识技能却涉及不足,而各二级学院可以在这块给予有力的支撑,它们了解自己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发展方向、职业信息。为此,今后可以考虑在学院内建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体验室,通过体验,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及早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制定职业发展路径,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三)以企业为依托,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实战技能

为打破就业指导课教师在授课上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的现状,应鼓励任课教师去企业“实习”,如参与HR招聘的全过程、参与企业的一般性事务工作等,了解企业的用人机制、工作模式、管理制度等,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能够让任课教师突破书本的限制,将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讲述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转换教学方式、方法,让课程更有实效性、更具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持续,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将任重道远。通过实验式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到知己知彼,培养自己的职业选择能力,让自己在求职场上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R].教高厅[2007]7号.

[2]徐建军,蒋直平.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3]裴倩敏.职业选择能力的训练途径—访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直平[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
论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