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信仰与民族传统音乐——以广西田林木柄瑶族为例
2016-05-30姚瑶
姚瑶
【摘要】:音乐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简单孤立的,它与其本身的生存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大环境中,民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生活之一,它们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交叉入手,对广西田林木柄瑶族聚居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田野调查,通过对此民族保存至今的传统音乐的细致分析,从整体阐释民俗、信仰与民族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木柄瑶传统音乐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民俗;信仰;传统音乐;木柄瑶;广西田林
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历史悠久,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仫佬、侗、回、满、布依等民族。其中瑶族又分为蓝靛、盘古、背篓、木柄等几个支系,本文所探讨的木柄瑶在田林县的几个瑶族支系当中人口最少,居住在距离田林县城九十多公里的浪平乡平山村,地处深山,分布集中。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木柄瑶经济发展迟缓,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背景下,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较少,致使此地区的木柄瑶保留了极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音乐文化,同时更加凸显了其传统音乐与本民族民俗習惯和宗教信仰的密切关系。
一、传统音乐与民族习俗
民俗研究在民族音乐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就必须了解代表着此民族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性格等等的民族习俗。习俗是一个族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养成的固定习性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这种固定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音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则必然与他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以及精神风貌。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习俗,而那些承载着不同乡风民俗的民间节日或祭祀婚丧等,就成了这个民族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土壤。也可以说,传统音乐和民族习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牢固关系。木柄瑶的传统音乐,与他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不管是节日还是婚丧,只要有民俗活动的出现,那么这些民俗活动当中必然包含着音乐事象,音乐是这些民俗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辅助手段。比如在日常的一些婚丧礼俗中,音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是气氛烘托的主要手段,也带着对特定民俗事项的祝祷进行着,无论对当事者还是旁观者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带入氛围与情境的作用。这些民俗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也许并不是直接跟音乐相关,但是如果缺少了音乐,那么活动应有的气氛也会荡然无存,使活动本身变得索然无味,参与者味同嚼蜡。民俗活动离不开传统音乐,而传统音乐同样不能脱离民俗而单独存在。木柄瑶的传统音乐是构成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和民俗生活基础是传统音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氧气。“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传统音乐只有深植于民族文化与习俗的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才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木柄瑶社会生活中,某些民俗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围绕着传统音乐活动而进行的。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三的铜鼓节,这是木柄瑶传统文化中最重要节日之一。节日本身就是把木柄瑶族人聚集在一起,打铜鼓、跳铜鼓舞,欢度节日,缅怀祖先。铜鼓承载着他们族群的历史和记忆,对他们来说,每年的铜鼓节既是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一种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行为活动,“乐”在“俗”中,“俗”的本身又包含“乐”,民俗与音乐在这里已经水乳交融,难以分割。
二、传统音乐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音乐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简单孤立的,它既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还要受到一些文化甚至是宗教的影响和制约。在历史上,某些音乐最初产生的时候就和宗教或祭祀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木柄瑶是一支多神信仰的民族,每年祭拜最为隆重的是本民族的族祖神,即社王。“祭社”仪式在每年的正月初三社王节这天举行,仪式过程当中杀鸡宰猪、念经做法,为了祈求族祖神保佑族人健康平安,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自然少不了带有娱神功能的传统音乐。每年“祭社”仪式上,演奏“八仙”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环节。奏乐之前必须烧香摆供,祭拜“八仙师傅”,他们认为,每次演奏前只有请来了“八仙师傅”才能奏得好,这本身就是木柄瑶崇拜信仰的一种体现。香港学者曹本冶曾经总结:仪式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仪式的有效性。《敬祖调》和《烟茶调》是“祭社”仪式开始和结束时的演奏曲目,他们用声音召唤神灵,用音乐的形式与神沟通,告知神灵仪式的进程,表达自身诉求,这是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认知模式。仪式上的音乐甚至关系到整场祭拜的灵验与否,他们认为,一场无声的仪式是对神灵的不敬,惹恼了神灵,那么自己的诉求也必然不会被神接受,这样的仪式是无效的仪式,断不可尝试。此外,仪式上的音乐用来娱神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告知进程的信号,给仪式参与者带来一种首尾呼应的完整与圆满的感觉。每年,在与“社王”仪式同一天举行的铜鼓节上,打銅鼓、跳铜鼓舞是节日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项音乐活动和木柄瑶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铜鼓一直被木柄瑶视作神灵和权威的象征,每年铜鼓节跳铜鼓舞之前,都要先进行起鼓、祭鼓等一系列仪式。在祭师的主持下起出铜鼓观察,如果鼓面中心的太阳光芒及各芒所属铜面的颜色呈金黄色 ,鼓腹内积有少量的清水则为吉兆,来年可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若反之则为凶兆。打铜鼓之前要先祭鼓,把铜鼓和大木鼓抬出来,在鼓面放上祭品和红包,红包里面装上一块二或者三块六,表示吉祥。由祭师给公、母鼓各点三柱香,烧纸钱,用瑶话念颂三次祭鼓经,每念一次倒一次酒。念完经后点纸烧香,再拜一次祭鼓结束。只有祭了铜鼓神才可以使用铜鼓,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就有了神灵的保佑,不但接下来的打鼓跳舞会顺利进行,来年的生活也会平安顺遂。
生活方式可以改变,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但是一个民族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宗教信仰很难改变。传统的宗教信仰仪式离不开音乐,二者相互融合,难以剥离,与之紧密互动的传统音乐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由此我们看到,音乐承载的是这一族群所有优秀的文化元素,作为民俗与信仰的外化表现,它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留存于木柄瑶传统文化之中,并且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艺术的传达木柄瑶同胞淳朴、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展现着他们民族性格中对生活的执着、热爱与追求。
参考文献:
[1]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瑶族简史》编写组.《瑶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