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错

2016-05-30李小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策展小米电话

作为主编,我是个护犊子心态特别严重的单位小干部,听不得有人说我的编辑不好,不论是说他们文章写得不好,还是办事不利索,我都抗拒得很,老觉得那是在打自己的脸。

艾海先生打来电话,投诉我们杂志在2015年12月刊的专题《艺术,用聊的》中关于“一天计划”的一篇文章《90后的镜头述说》严重失实,小编W战战兢兢向我汇报了前因后果。

小W小声说,因为得到任务要撰写专题中的一篇文章,专题负责人交给她采写这个“一天计划”,她之前没听说这个“计划”,拿着半点零星的线索联系了出品制作这个计划的MOYA studio,听闻工作室的负责人不太愿意直接接受采访,垦节儿上出现了三位90后的小朋友,这三位自称“一天计划”是他们策划并制作的,他们提供了自己title,都是了不起的总监级别,还提供了很多一手的影像资料,所以,小W把他们写成了“一天计划”制作团队的主角,报道了这个艺术项目。他们说艾海先生就是个指导。小W的声音越来越小。

艾海先生是这个MOYA studio和艺术项目“一天计划”的创始人,他找了北京这个冬天最冷的下午责问小W。

“为什么不经调研核实就一通乱写,把几个实习生写成了重要的策划和导演,我才是导演和出品人,这个艺术项目也是一整个团队的工作结晶,怎么可能三个人完成。你也不想想,这就是几个孩子,他们怎么有能力、财力或者人脉来做这样一个项目,这帮孩子太想出名了,撒了谎,可是你们杂志是有责任的,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不尊重这个师生关系,我本来不计较这个事情,但是我的工作团队实际参与了此项目的成员都十分不爽,并且你们让我后面的计划如何开展,艺术家怎么能信任我们,你们必须澄清。”

从小W那里,我听到的是艾先生的强硬和责难。护犊子的热血一下涌上我脑门,先入为主地认为艾先生是个狂妄小气自以为是的恶人,容不得自己学生出落,我毫无原则地给小w撑腰,“你转告艾先生,不能谁来说我们写错了,我们就得改,如果我们这次澄清了,以后再有阿猫阿狗来说这个项目是他们弄的,怎么办?我们也不是法官,不能深究他们内部的人际恩怨,至少要采访和调研后再澄清(据说艾先生还是不愿被采访)。”小W看到主编不分青红的混不吝的态度,以软沉默跟艾先生打起马虎眼。

终于,我和艾先生经过沟通上的各种坎坷后,通了个电话。李主编,我是艾海,辣个事儿你知道了吧。(这个普通话的口音我是万分熟悉的。)我知道。我说了我的顾虑,还是保持着无谓的骄傲不肯低头。

李主编,你们的编辑根本没有核实这个事情就写稿子,我都怀疑她看没看我们“一天计划”的视频,到处都写着导演、策展人艾海和我们工作室的名字,怎么能就是这三个小孩子呢。我们怎么跟已经拍摄过的艺术家解释,我们以后怎么获得信任去拍别的艺术家?

艾先生和我这个电话前前后后通了三天,第一天是被我娃的哭声打断了,我尴尬地请他谅解哺乳期中年妇女的处境;第二天,艾先生耐心跟我解释了前前后后的各种误会,突然说,小米,我正在外面拍摄,我太冷了,冻死我了,我晚上回家给你打啊。第三天,电话接不通了,很久后,艾先生说,小米,我刚才在飞机上,我到武汉了,弄了个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艾海是馆长),你该来看看。果然,艾先生是武汉人。最后,艾先生谅解了小w的毛躁,也给我一个温柔的台阶,同意我在卷首语里认错。得知彼此是老乡后,我们互道珍重。

我认真去看了看“一天计划”。

这是由独立策展人艾海策划的非盈利艺术项目,展示艺术家、策展人、画廊主、音乐人、媒体人等艺术从业者一天的状态,制作后呈现的视频不超过3分钟。这个艺术项目在艺术家的工作室进行拍摄,每一个视频影像都是一次策划,都是一次展览,艺术家既是参展也是表演。因为被拍摄对象差异极大,视频展览有的是访谈,有的是脱口秀,有的是MTV,有的是恐怖片,有的是王家卫,有的是吕克贝松,剪辑都是电影式的闪回和蒙太奇,配乐也天马行空,我从一个彪悍的艺术家工作画面中轻易地就听到了Yumeji's Theme。这些视频中,即便看到艾海和艺术家光着膀子蹲地上聊天,我也会立刻想起他在电话里说,好冷,冻死我了。

艾海在我正在写此文的当口儿打来电话,小米,3月27日“一天计划”的展览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武汉人,不是自吹,都有几分江湖侠气,看,这么快,打一架就熟悉起来,小米小米的。

李小米

2016年3月

猜你喜欢

策展小米电话
传递
张 晖
关于策展
杜小米的夏天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夜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