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区高校开设方言课程的思考

2016-05-30杜谦刘英策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内容

杜谦 刘英策

摘要:处于文化保护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经过论证和探索,笔者认为成都的高校有必要开展方言课程的教学。通过对成都方言的研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达到用成都方言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成都方言;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34-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种方言,是我国甚至是全人类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方言与标准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英语学习的热潮,方言的使用环境在不断地缩小,使用的人群也在变少。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注意。

笔者所身处的成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众多高校的聚集地,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成都学习灿烂的文化和前沿的知识。以成都方言为代表的四川方言,拥有大量的使用人群。据统计,四川方言的使用人群大约为一亿两千万人。这个数字低于日语,高于德语,足见四川方言的影响力。学术界同仁也一致认为整个四川都是方言强势区,也虽没有明确的数据证实此观点,但从笔者组织的大学新生调查中可以发现,55%的同学基本听不懂成都话,61%的同学认为成都地区的方言使用率比家乡更高。同时调查也显示,76%的同学对成都话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此,笔者以所在的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就高校开设方言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开展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高校开展方言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中小学省大多已经不能使用方言或者方言已经变味,语音逐渐向普通话靠近,对词义、词汇和语句的把握也不到位。很多从事方言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对这样的现象心痛不已。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承。

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普通话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诚然,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对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普通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教学、服务和宣传语言,应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毋庸置疑。但是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方言,保护好方言之中的璀璨文化,这又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由此,笔者提出设想,在高校适当开展方言课程。

首先,对于中小学生,普通话的学习负担已经很大,加上还有英语学习的巨大压力,如果再加上方言教学,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尤其是由于年龄关系,中小学生难以理解普通话推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同时,由于学校距离的原因,中小学生大多是本地人,平时有本地方言的环境,无需浪费时间精力来学习。

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普遍来自全国各地(以笔者所在的西南民族大学为例,笔者所带学生70%以上为外省学生)。同学们初来乍到,加上成都又是一个方言强势区,难免会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这就有了学习方言的客观需求。同时,大学生也有足够的辩证思维,能够理解方言保护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能够自由转换。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适当开展方言教学。

二、高校开展成都方言课程的思考

(一)课程设置的整体思路

音是语言系统的外部形式特征,也是语言的外壳,是培养学生最需要的交际能力的前提。方言教学的基础就是语音教学。学生学习方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际的需要,外地人在与成都人的交际中由于方言的语音差异导致的交际失误非常普遍,因此成都方言的教学也应当围绕语音来重点进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方言一般没有专门的字,所以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是语音、语法和词汇这三点上。对于成都话来说,从以往成都话本体研究上来看,语音的差异是最大的,对于已有一定普通话基础的外地大学生来说,掌握成都话的语音,就基本可以进行成都话的交际了。其次是词汇,最后才是语法。

(二)关于语音教学

前文说到,语音是重中之重。而具体语音的差异上,声调调值的差异最大。

因此声调教学应当被安排在教学的开头,最先也最重点进行。学习时的策略为先对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调值,教授成都话的四个调值,然后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通过字、词、句、段的练习来熟练掌握成都话的声调。

成都话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普通话的对比见下图:

同时,成都话的声调中还有一些特殊之处,例如没有轻声,没有“一”、“不”变调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其次,成都话的声母韵母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是比较清楚整齐的。所以教学时,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多进行规则化的呈现和针对性练习。这里以声母为例进行分类。

成都话的声母与普通话有可以分为四类:

1,与普通话一一对应的,共14种。如b/p/m/f/d/t/g/k/j/q/x/r/l,这些声母大多与普通话读音相同,部分读音有改变,如“r”读作“/z/”,但都是一一对应,直接照搬,没有特殊之处。

2,成都话和普通话声母一对二,主要是因为成都话没有平舌,所以普通话中的zh/ch/sh三个翘舌音,成都话均读作平舌音z/c/s,与普通话中的z/c/s相同。

3,ng声母。普通话中的零声母现象,在成都话中均转变为ng声母,如“爱”读作“ngai4”。还有一些其它个别字有例外,比如“我”也转变成了“ngo3”。

4,n和l声母。学术界对成都话中的n和l声母是否有区别持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鉴于大学生学习成都话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而成都话关于n和l母的读音确实存在极其相近、连本地人都难以区分的客观情况,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将两者通读为略带鼻音的边音l,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也不影响交际。同理,其它一些存在争议或是区别甚微的语言点,也可以参考经济性原则,适当简化处理,但教学时必须向学生说明简化的原因。

鉴于成都话中不分“z/zh、c/ch、s/sh”,不分“n、l”,在日常交际中很容易出现听音混淆的情况,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声调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声调去判断意思;另外,加强语境中的练习,训练结合语境、通过声调判断意思的能力,进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同理,成都话中的韵母也有以上几种关系。一一对应的有er/a/ia等,一个成都话韵母对应两个普通话韵母的有in对应in和ing等,一个普通话韵母对应多个成都话韵母的有u对应成都话的u和io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进行语音教学的内容设计时,应充分对应大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总结规律,将规则与例外同时呈现,教学效率会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强。

(三)词汇和语法的内容

据《汉语方言词汇》,将成都话的903条词语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后发现,成都话属西南官话,它与普遍话相同的词语占半数以上(56%),说明西南官话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也相当明显(44%),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最大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等,这一统计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成都话的词汇,以及对比普通话进行成都话词汇的教学是有相当大意义的。

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所有成都话教学需要的词汇全部一一列举。词汇的教学也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鉴于普通话和成都话词汇的大致上相同,因此笔者认为,按照教学的需要,应当按类别整理归纳成都话词汇不同于普通话的规则(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编写成讲义或者教材作为学习的参考。

以名词为例,可以分为:

1.成都话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单音节词,如:梨子、桃子、盐巴……

2.词素重叠形式的成都方言名词,如:盖盖儿、角角、包包……

3.完全不同的名词,如:铺盖、讨口子、倒拐子……

除了这样的总结,词尾词缀的说明、特殊助词“倒”、“起”的说明、成都话特有语气词的说明,都应该安排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前文中提到过,成都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的差异是最小的,句法上差异就更小了。就其原因,是因为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语法构造是经过许多时代才形成的,其中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慢。梁德曼先生在《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中提到过,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而四川方言是北方方言区一个分支,因此在句法方面不可能与普通话有太多的差异。

因此,学习的初期,先不讲或者少讲句法结构,让学生重点积累语音和词汇。对于句法点,由于和普通话有着高度的重叠,因此初期也不会过多影响交际。到一定时候开始重点抓句法的时候,对于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我们可以让学习者重点抓住其表达的含义,先练习听懂的能力,再逐步学会自行使用,慢慢熟悉和掌握,从而习得一口地道、纯正的成都话。

三、结语

高校开展方言课程,这无疑是一片新的领域。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中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得到乐趣,笔者也只是进行了一些摸索,想法还很不成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教师能加入进来,共同为方言的保护,以及让大学新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文格.高校方言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语文学刊,2010(5).

[2]沈密婷.地方高校开设方言课程学习的实践与探讨——以苏州方言学习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