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互联网+”教学手段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2016-05-30顾维萍
顾维萍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对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为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混合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的物理界限,使学生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韩语教学;信息化发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23-02
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随之,这个词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必将引发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1]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面对一个班学生授课。而现在的在线教育,只要有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你可以在任何地点在网上选择各自喜欢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拥有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教学的现状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不断促使其进行换代升级。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互联网对教育变革作用也体现得很明显。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面对一个班学生授课。而现在的在线教育,只要有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你可以在任何地点在网上选择各自喜欢的课程学习。
目前作为“互联网+”教学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慕课”。慕课的出现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共享,这些资源均由各地优秀的教师录制而成,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视频课程,里面的课程是由许多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构成,而且整个课程都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关卡,只有通过这个关卡才能接着下一个模块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类似于玩游戏,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游戏通关”带来的乐趣。另外还有阿里巴巴和北京大学合作打造了大型网络课程平台——华文慕课,里面的课程资源都是由北大顶尖的教师录制而成,学生在网上可以免费学习,只要通过考核便可以得到学业证书。在国外还有比较知名的可汗学院,这个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百万学生,各个国家都有志愿者将全球各地的课程进行本地化录制,方便本国学生学习。在互联网教育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现阶段“互联网+”教学手段的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教育方面出现了很多种形式: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还有全国各地涌现出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线导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等。这些方式都讲传统的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实现网络转变。整体的互联网化转型虽然是未来趋势,不过脱离了线下的教育手段,依然会呈现出如下的问题,另外”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不应该是替代,而是一种对于现有教育方式的补充和结合。
1.纯线上无法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质量
目前发展较好的慕课和微课来说,这些都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学校或老师将自己的课程录像、课件ppt、学习资料等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3]。自2012年起,从美国开始全球各地陆续兴起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虽然说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学习的地点、时间、课程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不过对于学习程度和最重的学习质量缺无法很好的去衡量。从某些方面上来看,网络课程大多是老师讲课的视频,也就等同于这是一本书。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就等于是在看书,至于看进去多少,能学到多少,这些都是无法与线下学习可比拟的。现阶段的“互联网+”教育只是实现了个人化自由学习,不过却无法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
2.学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关于教学,除了教与学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与交流。新时代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角色上,而是需要角色互换,互相讨论学习,获得更快的进步,所以课堂教学拥有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所不具有的优势。而现阶段”互联网+”的课程缺乏真正的关键要素-人际互动。关于”互联网+”课程的优劣通过教学设计是可以逐步提高的,而作为个人化学习与面对面互动来说却完全不同。对于有效学习的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这正是目前现有“互联网+”教育最最缺乏的一点。
3.课程过于机械化标准化,缺乏因材施教
现在“互联网+”课程的设置都是机械性的,把原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为机械性的信息传递,从而威胁到教育的核心价值。现有的网络课程都是标准化的教程,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适应人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活跃思维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能力,这种标准化、机械化的课程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
三、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学的方式
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教育在现阶段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应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娱乐休闲中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在关键知识点的地方可以在线下直观的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可以复习与扩展一些关联知识点。另外如今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互联网+”教育也应该迈入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通过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的手机,在任意环境中可以轻松进入学习复习的状态中。关于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学的方式主要从以下3点来说明:
1.线上线下结合方式
由于线上课程为个人化自由的学习方式,无法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所以需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线上完成课前的预习课程,之后在线下上课期间通过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完成书本知识的巩固和细化讲解,课后再通过手机、电脑在线上完成当前课程的复习和作业。教师也将板书、作业全部电子化方便学生直接查阅完成。
2.师生角色互换
纯线上的教学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的就是“交互性”。学生通过预习的内容可以直接以发表的形式给其他学生教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由教师再旁指导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那种基础的交互,新模式下的教育需要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突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形成互为师生的模式。
3.课后扩展知识学习
在最后线上的课后复习和作业之后,还应设置多个等级的扩展知识供不同水平的学生用于扩展阅读。这部分内容可以是对应的新闻、论文、题目、视频,也可以是与其它科目的关联知识,也可以组织特定的课题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线上进行文字和语音的实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了现有“互联网+”教育中知识相对标准化、机械化,也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书本教育。
四、结论
当“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教育只有顺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革命性的创造变化,才能走向新的境界。不过“互联网+”教育现阶段互联网只能是传统教育的补充,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才能真正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产生互动教学。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学内容信息的整合和数据的挖掘才能在未来重构教育行业[4]实现真正的互联网教学。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荆全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年第9期,p98.
[2]刘骏飞.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5).
[3]权伟.“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第七卷第3期,2015,p64.
[4]雷单.互联网教育初探[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年第4期,p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