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6-05-30叶靖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叶靖

摘要:课程对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点,文章以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高职物流课程对接的现有思路,指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提出了中高职物流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中高职;物流专业 ;教学体系;课程对接

一、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研究背景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据统计,我国目前物流岗位的从业人员总数3000余万人,是所有实体行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物流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的人才结构很难跟上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专升本渠道畅通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立交桥”,实现不同层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是构建与时代配套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工作试点的通知》(京教职成〔2012〕3号)文件精神,2012年初,北京市启动了“3+2”中高职衔接的改革实验,并选取了部分北京中、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衔接的改革试点,其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北京商务科技学校对接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是此次改革试点之一。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全国诸多省市的中、高职院校相继探索实践衔接转段可行模式.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对口单招等。

中高职衔接旨在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衔接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行业指导、教师培养和集团化办学等。由于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对接成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点。因此,在中高职物流专业衔接实践过程中,研究物流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现有思路

课程体系将社会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连接起来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按照什么思路和步骤形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中高职院校衔接中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以下思路。

(一)遵照知识发展构建课程进度

在当前中职和高职的物流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安排常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依次展开,其间穿插职业素养课。如此整合重构中高职物流课程对接体系,会将整合后形成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集中至中职教育阶段,到高职阶段着重开展职业能力课。这种长学制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中职学生应对文化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难度,同时拉长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间隔。

(二)采用对比合并进行课程排重

即在进行中高职课程对接时,将现有的中职和高职物流课程内容进行对照,将两者间重复部分的内容整合排重形成衔接课程内容,再酌情分配到中职或高职教学时段,不重合的课程则保留原有状态。对于重复内容,依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度和现行中职教学实际效果,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要求的理论和技能部分优先考虑继续保留在中职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掌握起来确有难度的重复内容提升到高职教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课程的重复率,也比较符合中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的成长程度。

(三)以高职为基准进行课程调整

类似于“3+2”中高职课程对接模式,由于高职课程时间压缩为两年,原本高职开设的部分课程,在中职院校能承担的情况下移至中职;为避免中职教学总时数超标,可考虑将高职两年内保留下来的课程中凡有与中职原有课程内容重复部分,在中职原有课程教学中省略。这样形成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也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平稳过渡。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基于现有课程基础上形成的,并没有充分借助于中高职衔接的契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水平并发展学生更为重要的技术能力。

三、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节约教学资源,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构建时应关注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统一性,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具体设计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职业能力本位原则

职业教育面向职业岗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基于物流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注重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

(二)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物流是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发展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调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

(三)层次递进和完整性原则

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不是简单的叠加和排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即需要体现两者间的统一和递进关系,还要保持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四、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一)构建统一的标准

可以考虑以全国物流行业协会为领头,联合有代表性的企业和院校,构建基于我国物流行业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在统一的物流职业能力标准里包含不同层次的物流职业能力等级。每个级别对应有具体岗位群。对每个级别的岗位群可从物流行业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养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详尽的能力需求描述,并明确不同的等级对应的学历层级和职称层级。例如按物流职业能力由简到难在纵向分为6大层级,横向上又分为仓储类、运输类和综合类三大细类。物流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模拟表如表1所示。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综合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要构建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应简单的沿用以往高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合作院校资源及培养总年限进行整体综合规划。

首先充分发挥物流行业、企业的作用,形成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实际的统一的物流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其次,最大限度的利用校际合作优势,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因需互助,实现资源整合绩效最大化;其三,根据中职入学人才实际学识能力基础,考虑合作培养总年限,确定人才培养可提升幅度及特色,合理制定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及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进行整体的课程体系设计。

(三)开发能力模块,构建课程单元

根据物流职业能力标准,可将物流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能力模块,这些模块可演变成教学单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高职课程对接过程中不乏此种思路,比如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澳大利亚开发了培训包。

中高职课程体系整体构建时依据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特点进行教学单元组配,并形成对应的教学资源。教学单元可根据知识关联性进一步组建成课程,利用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开发形成相应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这种基于能力模块的课程单元构建模式,可以打破已有既定的中、高职课程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程和物流职业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重构,并有助于实现差异性教学。例如根据国家颁布的物流岗位能力标准进行职业能力模块划分,对于每个模块形成单元化教学设计,再根据知识关联性组建成物流课程,进而根据总培养年限和认知规律进行课程学期分配,从而构建出基于能力模块的全新课程体系。可考虑“以任务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物流能力模块可按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由普通任务到特殊任务、由单一任务到综合管理任务的趋势形成阶梯递增式的能力培养提升通道。这种采用“模块单元、逐阶进级”式培养形式即符合中高职学生能力培养规划的整体性和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规律,适应学生对全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统筹规划管理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总之,物流专业的中高职课程对接应借鉴国内外院校物流专业衔接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对接模式。建立以行业为指导,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中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