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中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5-30冉鹏程普戡倪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角色转变

冉鹏程 普戡倪

摘要: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促使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男工女耕的农业女性化模式。农村留守妇女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同时肩负繁重农活,生存现状举步维艰。文章以利川市及团堡镇为研究对象,探视乡村治理过程中凸显的“空心村”、妇女维权取证难等现实困境,基于法制建设、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视角,希图提高留守妇女生活的质量,实现其社会角色转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角色转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学者很早便着手研究“农业女性化”,1943年费孝通先生在其《禄村农田》中就对女性因男性外出务工而承担沉重农业劳动进行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出现女性化趋势。据2005年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已达1.3亿,其中已婚人数为1062l万人,排出举家搬迁人数则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万,再以70%男性计算,可见留守妇女人数达到4700万。当前我国要实现数量规模到质量内涵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亟待重视农业女性化现象和理性反思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寻求可行途径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乡村治理转型,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关注“农业女性化”现象,对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生活基本情况及其发展之策予以探讨。

“农业女性化”现象表现为:由于男人外出打工,农村一般只留下妇女、老人和小孩。这样,农村留守妇女不得不将家中所有的粗活、重活、累活、忙活扛在肩上。农村留守妇女一方面要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要兼顾家务劳动,最后还承担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维持社会关系等家庭责任。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妇女劳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逐渐身心俱疲、积劳成疾,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农村女性兼顾田间劳作、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繁重而琐碎的工作造成巨大精神、身心压力和生理、心理负担,并使其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与培养。农村女性是我国女性群体中最大弱势群体,有必要通过研究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特殊群体,以期改善农村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存现状。

二、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空心村”

农村大量年轻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女性则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与孩子同时兼顾家中农业生产,促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则“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主力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地区一直对留守妇女关注不多,“空心村”现象加剧了留守妇女看病难问题,更有甚者出现了死于家中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不便

为了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很多农村所在地政府出资购买音响设备,邀请专家开展妇女健康讲座,并拨款修建妇女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缺乏整体建设,与城镇相比差距甚远。如农村公路硬化率低和通达性差导致交通不便,农村互联网无法普及且通信不畅,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极其匮乏等。

(三)妇女维权取证难,女性权益被弱化

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矛盾多因家庭暴力、配偶有外遇和老人赡养等问题,同时离婚过程中存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矛盾。在众多矛盾纠纷中,由于男方远在异地、房产证登记只有男方姓名等使得留守妇女取证难,成为这一群体司法维权之路的拦路虎。加上新婚姻法的出台,强调男女法律上的平等,却导致了女性权益被事实上的弱化。

(四)隔代教育,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忙于从事农业活动,教育问题自然就落在了祖父母身上,这样就造成了隔代教育的现象。由于老人对第三代的骄纵及缺乏先进思想观念、教育方法,较多农村儿童出现荒废学业、思想极端、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致使农村多地出现中小学生暴力事件及未成年人外出务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发展及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考察

(一)团堡镇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通过对团堡镇高岩坝村、野猫水村的108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统计结果。

1. 农村留守妇女的年龄集中在26~55岁之间,其中36~45岁年龄段的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28.7%。

2. 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男性劳动力回家频率集中于一年一次,其中24位受调查农村留守妇女表示自己的丈夫回家频率没有规律。

3. 大部分留守家庭需要抚养2~3个孩子,同时还要赡养2位或4位老人,家庭负担重。

4. 39%受调查农村留守妇女表示自己主要工作是带孩子、赡养老人,22%受调查者则表示自己主要从事种植业。另外,有17%受调查者表示开餐馆或农家乐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5. 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因为要照顾父母与子女而选择留守农村,有一部分则由于习惯了农村生活,此外城市消费水平过高也是阻挡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团堡镇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实行“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蔬菜水果基地建设,葡萄园、桃园等纷纷建成。此外,政府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与当地蓬勃兴起的旅游业有机结合,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就业,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数量。

自2014年8月以来,团堡镇以“巾帼创新业”为主题,开展多项行动帮助妇女创业。镇妇联以创建“楚天明星镇”为契机,以创业兴家行动鼓励妇女积极参与以种植、养殖、经商等为主体的竞赛行动;镇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分期分批开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同时,镇政府还积极参与市相关部门合作,加快户口一元化改革以打破二元结构,使农村妇女随夫进城,享受城市社保、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的政策。

团堡镇以“党委领导、支部负责、妇联实施”为主线,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各方面具体情况开展一系列帮扶救助工作,将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司法援助等统筹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团堡模式”。

(三)利川市开展留守妇女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利川市妇联将维权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以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常受惠为工作目标,发挥“联”字功能,带领全市广大妇女投身家庭、社会建设。

1. 引领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利川市妇联大力鼓励支持留守妇女自主创业,于2014年“三八”节期间命名表彰了13个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同时,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引导留守妇女积极投身全市“六大产业链”建设,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市妇联还搭建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开展了“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巾帼创业者提供培训机会及为留守妇女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2. 广泛开展妇女关爱活动

“三八”妇女节期间,市妇联携手各单位深入到乡镇进行文艺演出,还给近200名留守妇女、30名女教师发放了“爱心包”,给白竹坝村的6名贫困妇女家庭送去了300元慰问金。市妇联还与市委组织部到毛坝镇、汪营镇慰问193名留守妇女,为她们发放了价值近2万元的“爱心包”。此外,市妇联十分重视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组织1000多名留守妇女到州中心医院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其中免费做血糖测试758名。惠民项目实施方面,30033名农村妇女接受了“两癌”免费检查,其中3名贫困“两癌”母亲分别得到救助资金1万元,并完成了11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工程信息收集上报工作。

3.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014年来,市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60件次,积极与当事人所在单位领导及法律援助机构联系,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同时聘请了都亭司法所为调解、维权法律顾问,为来信来访案件比较复杂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为妇女儿童受侵害性质严重的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并完善12338女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司法、法院、公安的工作联系,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女性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城乡协同维权机制,推动司法援助等配套机制建设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夫妻结婚后房产证及相关证件上只有男方姓名,夫妻矛盾或离婚问题发生时妇女财产、子女抚养等权益无法保障。同时因男方远在异地和城乡间缺乏信息交流,法院司法取证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应当健全城乡信息交流机制及拓展交流渠道,实现城市与农村协同为留守妇女维权。同时,针对留守妇女经济基础薄弱、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政府和妇联应给予相应资金援助,司法机关志愿依法维权并定期开展法制知识宣讲活动。

(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乡村学校

如今农村留守妇女强烈意识到教育是子女未来发展的关键,更认识到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很可能导致儿女学习差、道德差、身体差的严重后果。但农村学校较少且教育质量不高让其担忧,距学校较远且山路崎岖使其时刻提心吊胆。为此,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教育上给予经济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教育院校和相关配套设施。其次要在教师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以高工资好福利吸引老师入住乡村学校,用教育质量吸引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三)着眼短期援助与长效救援双结合,挖掘本地产业吸引男性就地、就近就业

临时救助点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创新创业才是长效解决之法。面对留守妇女家庭暴力事件时,政府除了设立临时救助点并通过劝解、男女双方沟通等形式逐渐化解矛盾外,更应为其提供创业培训、产业发展方向,给予小额贷款等创业资金支持,让其多元化创业,多样化发展,实现留守妇女治理过程中由传统“配角”向现代化“主角”转变。此外,政府应发展与集聚产业,积极鼓励有经验、有资本的男性劳动力返乡创业,并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及相关资源条件,让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与大城市联动发展,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以吸引本地男性就近就业。

(四)推动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协同参与,形成帮扶机制

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合作化、科技化成为必然趋势,在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副业为辅的情况也已屡见不鲜。调研发现,典型代表周大娘在市妇联协助下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独自开发八亩蔬菜田种植高产多利蔬菜作物,左女士则在镇政府以及企业的帮助下于交通枢纽国道边开设兼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庄。由此可见,政府在治理农村留守妇女难题时,需要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其为当地妇女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等支持,还可以引导企业或社会组织精细化到具体个人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帮扶,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农村留守妇女自治、自强、自立。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康芳民.建设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女性化问题——农业女性化影响分析[J].理论导刊,2008(07).

[3]李楠、杨洋.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4]廖全明.转型期农村留守妇女发展问题的困境与突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角色转变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