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创新添动力 迈向教育新天地

2016-05-30蔡阳宗王吉斌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高台县学校教育

蔡阳宗 王吉斌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县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丝绸之路的冲关要道,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高台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高台县教育事业也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新天地。

为了做好教育这一民生工程,高台县通过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坚持人才强县战略,按照“高位均衡、强化内涵、凸显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强化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奏响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最强音,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健康、持续、稳定的新轨道。

突破难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证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和迫切任务。高台县从突破困扰教育公平的难点入手,采取两项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通过整体+差异的方式,完成了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2015年,高台县承担了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进行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研究,通过成立领导和指导“两个团队”,优化改革试验工作的顶层设计,并制定下发了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相关方案、实施细则、评价办法等政策文件,保证改革实验有章可循。

经过细化评价指标、制定考查要点,确定试点学校等过程,确定实行“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办法,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并充分考虑各校的差异性,完善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的评价细则,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整体考核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积极引入名师、骨干教师、行风评议员等力量参与评价,进行学校满意度公众测评,以评价机制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台县教体局局长盛学明说。

大班额问题,是教育公平的一大宿敌,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高台县按照就近+划片的原则,积极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现象。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采取就近入学与统筹安排的方式,为中小学划定招生范围;对于学生集中区域,适当调整招生范围,保证生源集中区域学校班额不超规定标准;采取“整片划拨,方便入学”的方式,将城区中心区学校六年级学生整体转入就近初中,并设立小学部,化解城区部分学生上小学难、城区学校无法容纳新生的难题;采取“扩大规模,一体办学”的形式,将处于工业园区的南华中心小学并入就近南华初中,实行一体化管理,彻底解决农村中学规模小,资源浪费大等问题”。

“我们对全县各校教师统筹调配,争取各校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争取各校都有一批先进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盛学明说:“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大大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遏制了随意择校、无序流动的现象。”

聚焦热点,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育均衡和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台县着力实施“一网双覆盖”和“12510”工程,加快在农村中小学中普及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仅2015年,就投资162万元,建成教育城域网络,实现光纤接入和有线无线网络“双覆盖”;并同步实施“班班通”录播系统建设工程,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电子白板向触摸一体机的升级换代,实现城区中小学课堂网络直播、一体机模式“班班通”全覆盖;同时还加快建设涵盖教师、学生、家长,国家资源、县级资源和校级资源三级融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基础教育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教学应用和家校互通等平台。

“目前,各校配置存储空间达4T的专用服务器,录制200多名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并发布教育信息网点播系统,丰富了平台内容。”说起高台县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成果,该县教体局电教中心主任刘国正颇为自豪。

为了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台县教体局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强化培训和强化应用。“在强化培训‘这条腿上,我们采取县级培训骨干,骨干培训教师的方式。”盛学明说,“确定基本方针后,我们对局机关干部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 为内容的培训,并组织全县1860名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在强化应用上,高台县也加足了马力。教体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信息化管理应用责任书,并纳入考核,激发了学校、教师强化信息化应用的活力,实现了学校建成个性化网站、教师注册个人空间、教师教学资源上传、骨干教师在线“晒课”、全体教师网上教研实现全覆盖,提高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抓住重点,实现教育内涵发展

以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高位均衡,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高台县教体局的重点工作。为此,该县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

在乡镇实施中心校一体管理,教师一体化配备,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的管理模式,采取城乡结对帮扶、专家讲座、送教下乡等形式,对农村学校、教学点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促进了中心校的一体化发展。把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捆绑起来,开展“名校带新校”“强校帮弱校”等“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活动,城乡学校结成的帮扶对子开展走教、送教活动,努力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教研上开展菜单式送教,实行艺术课教师走教制,通过共同教研、共同培训、共享信息、共用资源、共同发展等形成城乡联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与此同时,还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与成都石笋街小学签订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及帮助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协议,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依托,与国外华裔青少年开展交流活动,拓宽了对外交流渠道。

师资力量是制约县域内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为此,高台县积极探索教师成长新机制。

“无论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素质的提升,乃至学校的发展,如果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当下,不去学习好的方法、不去践行好的经验,那么发展都是缓慢而滞后的。一定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交流,才能让新的、好的方法、经验长出来,让乡村教育理念、水平、管理‘跟上来,从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局局长盛学明说。

据统计,2015年,该县就选派466名教师赴浙大等高校参加高端项目研修、1907名教师及校园长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及国培、省培、市级培训,通过“走出去”学促使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转变。并先后聘请了省内高校12名外教志愿者,对全县229名英语教师开展“口语和听力技能提高”“英语教学方法研讨”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请进来”教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

县教体局还通过遴选县域内优秀教师组成培训专家团队,对全县教师开展艺术特长培训和专业培训,并举行成果展示和竞赛,收到良好效,用本土“长出来”的教师带,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艺术素养,缓解了学科性缺额问题。另外,县上每学期都会选派农村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的学习。通过“跟上来”促使城区学校好的做法、成功经验以先进的方式,移植到乡村薄弱校,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

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高台县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教”,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口,大力开展以体育、艺术、书法和劳动实践等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书香校园、科技创新、现代教育管理等特色校园建设,创建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国家足球特色项目学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等多所特色学校。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开发了《北凉古都骆驼城》《西路军魂》《轮滑》《学唱秦腔》等近150门特色课程,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学校的内涵,推动了县域教育高位均衡。“在硬件设施较差的条件下,高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着实不易。”甘肃省教厅总督学李晶在考察高台的艺术教育发展时曾深有感触地说。

多点发力,保障教育稳步发展

为了保障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高台县在管理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科研建设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牢牢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倾力关注特殊学生教育问题,从小处做起,从细处看起,努力实现全县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的转变,打造高台教育“升级版”。

在全面改薄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台县通过规划新建一批、扩容增量一批、调整优化一批、引领带动一批、提升发展一批,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结构,补齐了短板,改善了农村地区薄弱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完善了全县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提升了均衡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系统管理和服务水平,我们把培养和锻炼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开展,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争取培养出一支素质好、能力强、善管理、敢抓敢干的队伍。”盛学明说。为此,该县将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分线管理、分块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实行激励性的考评机制,为学校管理开通一条“高速路”。

在教科研方面,高台县教体局着力实施高效课堂创建工程,制定了“集中优势资源,城区带动农村,中心带动周边,边开发边完善”的研发策略,以项目校为龙头,开展典型带动、骨干培植、实验启迪、展示推动,建立了教研工作联合体,汇编了高效课堂试点项目成果,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航母。同时,实施“三名一室”工程,按照“名师领衔、组团合作,共同发展”的模式,通过导师引领、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访学研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科研能力。

同时,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督学责任区督导为抓手,建立了督查整改情况跟踪和定期报告制度,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学校,为其教育工作问诊把脉、并进行专项督导,下发督导评估意见及整改方案,提高了督导实效。

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紧扣“管理、预防”两大主题,坚持将安全工作与养成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隐患排查整改结合起来,强化“交通安全抓管理、环境卫生抓保洁、疾病控制抓预防、意外事故抓防范、应急演练抓实效”五个重点,力促学校安全工作从思想认识、管理制度、责任落实、教育宣传、防范措施、基础保障都及时到位,编制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校安全工作防护网。

由于农业人口外出务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面积大,因此,高台县十分重视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在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团队、心理咨询微信平台,强化心理咨询工作。“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就到心理咨询室来找老师,安静的和他们谈谈心,做做沙盘游戏,让他们躺在椅子上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到旁边的宣泄室里发发脾气,就会好起来。”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高台二中心理咨询老师陈瑞娟说。

“去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虚拟专门学校,在各中学建了6个直校班,将有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就地插花进行教育、矫治和管理,特殊人群青少年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高台县教体局副局长杨源明谈到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时说。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崛起。如今的高台县教育事业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新天地,这是高台县在教育兴县、人才强县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跃的蓝图下,踏着时代的鼓点,合着创新的节拍,高台教育人正在缔造着办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美画卷。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高台县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