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分析
2016-05-30郭洋
郭洋
【摘 要】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当然,教育也在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无时无刻的受着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中职教育正是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中职德育必须很好的在网络环境进行创新。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德育工作
最近几年,中职教育的招生率持续上升,在学生数量上持续增高的情况下,中职德育工作没有及时的进行创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选择中职,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心理上就非常的不自信,另外,社会对于中职教育也是存在着偏见,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有落差,在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现在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介入,给学校带来了一个新的教育机会,打开了一个新的教育局面,但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会有弊。
一、网络环境下的新挑战
(1)网络环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的极具开放的特性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在传播一些好的思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思想,侵蚀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低俗的舆论情趣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这是现在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网络上的社交软件的增多使学校在中职教育中难以控制,它的不透明性,可以再网络上进行匿名的交流,让本来约束力就不足的学生更加的没有控制,不自觉的跟风,进行不道德的,甚至于违法乱纪的事情持续发生。
(3)在新型的网络环境的冲击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很大的打击。在很多的消息的自由传播的情况下,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德育课程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
(4)要使德育教育在这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中顺利的进展下去,一定要处理好网络关系和传统教育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德育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但由于网络的盛行,渐渐地将学生的带到了丰富的网络世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行为,来及时的进行教导,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的复杂性,可以端正态度来看待网络。但也有以网络的隐匿性比较大,很多时候老师并不知道学生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无法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悉心的教导,因为网络的不可控制性,是中职德教工作越来越不好开展。
二、针对复杂的网络开展德教工作的对策
面对现在的网络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地应对态度,将不利变为有利,积极地进行参与,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以学生德教的全面教育为出发点,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将传统的德教与新时期的网络德教相结合,充分的达到中职德教的新高度。
(1)转变原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树立全新的具有现代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探索新的中职德育的教育新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将德育工作从单一的形式向多元化进行递进,从传统的教材式教学,向实践性教学方向发展;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借鉴网络上的多元化的信息,规避不健康的信息,理性的提高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能力。
(2)树立虚实相统一的观念,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网络文化有很多的不真实的东西,因为它高度的开放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个性张扬的舞台。但是,中职的德育教育是真实的生活,是需要真实的例子进行借鉴与参考的,从某一中层面上来讲网络的虚拟的德育并不利于学生的教育。要将现实与网络的虚拟相结合,适应未来的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网络信息在学校的传播方式,利用网络的无限制性加大对中职德育的深入开发,充实德育的教育内容。尽最大的努力抵制不健康的信息的影响,还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制度,加强学生的自律性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抵制不健康的信息的侵蚀,拒绝不良之风的盛行,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例如在德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写一位现在的杰出青年的介绍,其中要包括他值得表扬的一方面,还要从网上的评论中找到他的不足,进行综合的分析。课上可以自由的上网进行查找,在课后的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就不难发现,现在的网络的双面性,有很多的学生通过一些语言激烈的评论中,就片面的断定这位杰出青年夸大可自己的实力,从而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这就说明网络这把双刃剑有时是可以毁人于无形的。中职德育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网络文化。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进步,不仅普及了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还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中职德育不但要好好地利用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MI.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柯速约.试论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8.
[3]徐瑾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2,4.
[4]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J].北京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