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调度监控运行的可靠性及改进措施
2016-05-30张玲
摘要:随着电网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建设发展电网大运行体系,当前各级调控中心不但承担了原有调度业务,而且也实时集中监控各变电站设备。文章在阐述了调度监控运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调度监控运行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调度监控运行;可靠性;改进措施;电网建设;调控中心;变电站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03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1.0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用电量的增加,电网的改扩建项目也越来越多,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的组成日益复杂。要想更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有可靠的调度监控系统做保障。由于电力系统属于一种结构复杂、技术密集型系统,加之各种电力设备的不断增多,这必然会对电网的调度监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想使电力调度监控更可靠、更有效,相关监控人员必须明确调度监控运行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并且要能准确分析、判断获取的远程监控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置。
1 调度监控运行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电网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当前,智能电网在我国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所谓智能电网主要就是在电网中融入了一些新技术,使电网实现了高度自动化、集成化,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存在的优势比较明显,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比较强,电网在出现扰动或发生故障时,对用户的供电一般还能基本保持。智能电网可有效避免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智能电网还可以抵御一些极端气候,及时防范部分自然灾害。智能电网能有效保障电力信息安全,智能电网能实时在线分析电力信息,并做相应的安全评估,能及时预警电网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必要的防御。智能电网还可自我诊断部分安全事故,并进行故障隔离,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可把事故影响降到最低。即使有电力故障出现,检测与修缮故障也非常快,此外智能电网可有效与用户交互,与用户进行必要的互动,当前随着用电逐步向多样化发展,这种设定可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把电网损耗降低,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高度集成与共享各种电网信息,借助统一的平台与模型,让电网的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益化,可使资产的利用得到优化,把投资成本以及运行维护成本有效降低。
当前,智能电网在我国正在进行着高度融合,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逐步实现,然而就电网的运行而言,整个电网运行需要有庞大的调度监控系统做支撑。电网要想可靠运行,其调度监控系统必须科学、合理。电力调控作为指挥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监视并处理各种信息是电力调控的主要功能。电力系统实际监视与控制的功能正比于电力系统的规模,随着电网设备的增多,电网的监控控制功能也在不断复杂化,这就对电力调度监控人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理解与判断必须准确。
2 调度监控的具体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当监控机告警窗口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时,相关监控员应依据实际信息做初步分析并进行判断,及时向调度值班员汇报现场情况,由调度人员通知运维人员到现场核实检查,尽快把事故或异常处理好,这就要求相关调度监控员必须全面了解“控制回路”,一般的控制回路的组成主要有控制电源、继电器、辅助接点以及分合闸线圈。在控制回路消失电源、断线、继电器发生故障、触点不良接触,烧坏分合闸线圈的情况下,“控制回路断线”信号都会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路器发生失灵或出误动作。
在对各变电站的运行工况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正常运行的开关位置指示灯不能正常亮起,则表明开关的跳、合闸位置此时已不能正确反映,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很容易引发判断错误,因此调度监控工作处置信息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对话也越来越成熟,使调控中心的实际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计算机可代替人工监视、分析以及计算全系统。电力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特点,分层控制是当前控制电力系统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分层处理电力系统的各项内容,具体分层方式可依据性质、复杂程度以及组织结构等,进而分层调度电力系统,最终让电力调度实现高效、高质。
但是就总体而言,刚性系统仍然是当前电网的主要特点,电网的完全智能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在接入与退出电源以及自愈自检系统方面还有待提高,电网不能实现很好的协调控制。物理冗余是系统自愈以及自恢复主要依靠方式,服务用户的形式简单、信息单一,没有共享信息的良好机制。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调控系统,以和当前的电力系统模式相适应,让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安全。
3 提高监控运行可靠性的保障措施
3.1 提高人员素质
人是实施调度监控作业的直接操作者,强化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管理的强化。(1)管理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电力调度、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更新自身观念,要主动承担起电力调度管理工作,建设成的调度队伍要思维活跃、纪律严明,防止电力调度监控人员在新时期出现思想松懈、不按照各项规程严格作业现象的发生;(2)要重视电力调度监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尤其要注重培养他们对电力系统各种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以及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后处理这些事件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来实现。此外还要落实好调度员岗位的责任制,以便提高他们自觉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
3.2 重视技术改造
为了把电力系统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影响都降到最低:(1)电力调度部门在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运行维护时,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应该认真分析,及时制定出相应预防方案;(2)应重视电力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加大各种技术改造的投入,积极利用技术改造来把电力系统自身缺陷降到最低,特别是调度监控系统中应用的一些新技术,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行改造,逐步完善这些新技术,使其越来越成熟与可靠。
为了更好地防范电力调度监控风险:(1)要把设备采购的质量关严格把好,首选的技术方案应该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应用也比较广泛的方案;(2)要把施工管理关严格把好,在工程竣工后,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同时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逐步改善设备的运行环境,对已制定的设备巡检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于一些作用比较重要的设备,如主机等,可以通过使用冗余技术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数据的备份工作以及各种备件,并且要监督贯彻落实好这些制度。对于一些安全性不达标的设备,必须坚决停用,并及时进行更换。
3.3 用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避风险
(1)要想把电力调度监控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除了设备技术足够先进、调度监控人员的专业素质过硬、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之外,还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来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通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来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让事事都要有章可循,让每个人心中都要形成一种“制度就是高压线”的观念;(2)要加强监督、检查现场作业过程的力度,一旦发现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消除。要让电力调度实际操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严防出现形式主义,要把传统的人为控制逐步变化为制度控制,杜绝只靠技术装备忽略现场管理现象的出现。
4 结语
总之,电力调度监控管理上的不完善,是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中很多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根源。因此我们必须逐步改进与完善电力调度监控的各项管理制度,把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中产生安全风险的真正原因找出来,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各种电力调度监控风险,提高调度监控运行的可靠性,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高凯玺.探讨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电网调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35).
[2] 邢洲.智能型、一体化电网调度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创新性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10).
[3] 贾海辉,盛晓星,赵远,等.浅析电网调度风险预警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5,(1).
[4] 王恒,辛耀中,尚学伟,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数据总线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
作者简介:张玲,女,山西长治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技师,研究方向:调度监控。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