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6-05-30安明
安明
摘要:为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提高学生公司理财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改革目标,我们通过突出企业理财实务,强化技能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对公司理财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理财课程;创新与实践;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2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财富、企业财富呈几何级迅猛增加。企业、个人为实现自己的财务理想与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各种投、融资活动结合起来已成燎原之势,使得公司理财同以往任何时代相比,成为各类投资大众的客观需要。面对金融理财行业对理财专业知识和理财人才的需求,国内各大高校相互效仿,竞开理财专业或与此相关的理财学课程。但是事实上,因为各个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及载体、教学条件、学生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公司理财课程的开设大多名不副实。
一、目前我国公司理财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着偏差
1.专业设置比较模糊。纵观我国地方高校的公司理财专业设置,大多是在原有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许多高校只是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当中嵌入几门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有关的课程就算已经有了公司理财专业,模糊其实质内涵,造成人才培养的趋同。导致公司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会计学专业基础的影响,弱化其专业地位。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大通病是人才培养目的“高大上”,课程设置“高大上”,很少考虑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现实情况。从学校供给方面看,许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报考本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该专业的科研地位而根本不考虑该专业的师资状况、教学设备、实习基地。从学生供给方面看,随着高校扩招,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学生质量的普遍下降。整个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是面向基层金融机构、各类投资公司等一线客户服务岗位,熟悉各岗位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熟知各金融理财产品和投资产品的基本特征,能针对客户熟练地进行理财规划,并具有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敏感性,具有较强的理财产品营销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问题
1.课程设置“高、大、上”。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贪大图洋、不切实际的情况,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合理避税案例等内容则比较少,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综合实训等课程基本不具备实习条件而在课程设置中少之又少;同时,各门课程的内容界定并不清晰,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课程,内容上的简单重复问题尤为严重。
2.任课教师“深、专、洋”。毋庸讳言,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博士化、具有海外学习背景是入校的基本要求,有一部分博士确实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了解国际上比较前沿的学术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很少有教师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对企业之间的资金运作以及企业和社会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不甚了解,导致其讲授内容过于重视理论、学科体系、过于重视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再加上各个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日益重视科研而忽视或者说怠于考核其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从而抑制了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满足不同层面学生需求的理财教材比较少。目前出版的理财类教材,大多是按理财类专业的学生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事实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公司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教材内容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2.课程安排错位。公司理财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与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专业广度和深度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公司理财课程一般是专业任选课。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相关专业课的知识铺垫而出现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任选课会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下降。另外,课时不够导致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实务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推崇宽口径、多门类、少课时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理念,造成的结果除了前文述及的课时不够以外,使得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只能将该课程安排给年轻教师讲授。年轻教师理论知识全面,但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通过我们对学生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调查统计,学生普遍对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方式表示不满,对案例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更喜欢用哪种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选择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同学较少,而愿意接受实践操作考核方式的同学则达到了68.28%,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期盼。
4.教学案例东拼西凑,代表性不强。纵观国内教材的案例教学,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授课内容作注脚,情景设置单一,案例本身的代表性不强,碎片化的知识很难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可,更遑论通过设置统揽全书、综合性很强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长久思考。
二、公司理财课程创新的主要思路
(一)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
公司理财的课程建设目标应该是通过对学生传授理财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财观为第一要务,净化学习目的,提升个人操守,摒弃为了能够迅速发财致富而进行学习的狭隘学习观念;同时,在公司理财的课程设置上要积极探索、兼收并蓄,吸取现代行为金融学、法律经济学、金融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使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活动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金融环境相互融合,构成适合现代人理财理念的创新学科;授课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从理财实际出发,兼顾学生就业,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二)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
从培养学生公司理财的实际操作能力出发,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企业理财实务,强化技能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意激发学生对公司理财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与教师互动。从而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同步构建实施包括自学讨论、能力训练及实践实训在内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1.教师配置创新。创新性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置关键是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岗位的专家学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既有课堂学习,又有实习条件的校内校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同时,具有丰富经验的理财专家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新性教材教学内容的建设。按照先进、有用和有效的原则,我们至少对五本教材(教参)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补充课程相关内容的前沿性知识、国际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师个人研究成果,通过“减”、“删”、“并”、“借”、“增”等手段凝练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主要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围绕岗位业务流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以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训练项目,满足培养具有公司理财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
3.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同步构建实施包括自学讨论、能力训练及实践实训在内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采取案例引导、理论介绍、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形式,安排相应的教、学、做一体化训练,突出了仿真性和互动性,实现工学结合;列示参考书单,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优秀的前人作品,多加思考,并形成读书笔记。
4.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按照公司理财工作过程选取、运用实例,各项目、任务均以案例引入,并配以案例分析;课堂讲授,力求精练重点、难点、新知识点,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式、情景式的案例精讲,上机实习等,强化教、学、做一体化训练;作业多以开放式问答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论文作业报告、计算机文档等形式为主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课程拟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上机操作等方式,突出仿真性和互动性,并通过自制的具有声光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和上机实习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1.考核形式多样化。对于日常考核,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组制定出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作业练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并规定出每种考核形式所占分值的比例,正是因为考核形式相对灵活,考核内容注重了学生参与的考核和学生思考与操作能力的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考试的重心从记忆的考察转向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察;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的结合使学生高度重视每次的案例分析、课堂发言、课堂讨论,提升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2.题库建设。课程组陆续建立了20套试题,每套题都是标准化试卷,并不断地补充试题,目的是实行教考分离,主要用于期末考试。题库建设的原则是本着既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的技能水平。最终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考试采用抽题库的方式,统一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晋琳.公司理财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2]李建英.高校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6).
[3]孟德锋,张瑞.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周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