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艺术领域的现实主义

2016-05-30胡立芹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年画现实主义油画

胡立芹

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生发的对美术变革的要求,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在内忧外患的政治时局中,逐步与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走向了为人民服务、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美术之路。其中起积极的革命先锋作用并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首推版画和漫画。在版画和漫画中明确了革命美术的服务对象和發展方向,使得文艺事业中的美术发生了空前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革命形势的鼓舞下,革命的爱国的艺术家在抗日宣传、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以艺术为武器,为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贡献了力量。在血与火的 洗礼中,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现代版画不是古代版画的直接延续,鲁迅为中国新兴的模板年画的进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的文艺更加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艺术家从同情劳苦大众的遭遇到把歌颂他们的觉醒作为创作主题,在鲁迅的晚年除了写杂文之外,几乎全力支持新兴的版画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的美术活动中心从沿海城市想内地发展,也由城市生活向农村和部队发展,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文化活动的中心。毛泽东提出艺术要向社会学习,要到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

贴年画是我国农村的古老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的美术工作者从城市走进基层的农村,根据农民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欣赏习惯,最初的就是画家们利用门神的形象来宣传抗日形象,将老百姓门上的门神换成抗日战士的形象,这一举动在当时称作“旧瓶装新酒”,即利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注入新的内容,起到一定的宣传的作用。1938年冬季,延安的“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敌后开展工作的同时,在团长胡一川的领导下,开展了有关于新年画的工作,在当时很受农民的欢迎,在“鲁艺”美术系的的沃渣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和江丰的《念书好》都曾经尝试以年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来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接着延安“鲁艺”开展了关于新形式年画的调查,并且对有关的问题进行研讨,于是掀起了一场创作新年画的即现实主义的年画。力群《丰衣足食》图、古元的《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张晓菲《识一千字》、戚单《读了书又能写有能算》等,这都是艺术加工比较完整的新形式的年画作品。这个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到解放战争时期更加完整,发展的更加壮大,出现了张仃《儿童勞军》、莫朴《五子图》、金浪《攻打开封城》、洪波《参军图》、冯真《娃娃戏》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奖新内容与旧形式较好的结合起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些新年画树立起美术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树立起了深入群众、寻求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是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战后经济萧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便成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我们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据此,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和创作也采取了苏联模式。1949年7月2日,第一次全国中华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成功召开,(后来称第一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规定了美术家在选择题材上、语言及创作方式上,必须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识紧密联系。在艺术思想和观念上,在批判传统国画的同时又展开了岁西方现代艺术的猛烈抨击。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与新时代的火热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以通俗的写实风格来描绘新时代和新生活。1951年10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文艺界的思想改造排在全国知识分子改造之首。全国上下开展文艺整风运动极力提倡革命现实主义,自此现实主义也被确立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成为后来一时期美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

艺术为政治的宣传服务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任务,在此期间,人民的事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艺术家完全淹没在艺术的洪流中,由于油画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和表现力而成为了首选画种,在建国后的各个时期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承担着重要的宣传角色。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油画油画的经典之作,它背后隐藏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好现实主义精神,作者在现实主义和油画民族化倾向上获得了成功。

文革时期的中国油画是自1966年到1976年结束的,中国进入了建国后最动荡的一段历史时期,1966年爆发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建国十七年来的文艺事业虽然坎坷,但是也成就斐然,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这些成就几乎被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摧毁的片甲不留。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主题性,政治性的现实主义油画被推向极端,一切的艺术都是只为政治服务,写实主义在这一时期成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代名词,成为油画造型的唯一准则。“文革”时期对油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使得中国油画再一次陷入无边的泥泞之中。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是文革油画的典型,在中国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的作品,创造了中国油画的“神话”,在短时间内发行量近10 亿,这幅画一开始就有着明显的政治动机,这幅画的公开发表,以及在全国大张旗鼓的宣传,甚至是作为一道政治命令下达下来。

文革后的过渡期中国的油画是1977年到1984年结束的。随着1976年“四人帮”的倒台,文革也相继宣布结束,在文革结束后的两年的短暂的过渡期,美术界还是沉浸在一种政治运动的状态中,它只是更换了批判和歌颂的对象。在这其中有积极意义的是美术协会工作的恢复,还有一些相关美术院校的招生和相关教学的恢复,还有文革时期被打倒的一些著名的艺术家的复出,在这30年间的美术主要为政治服务,虽然现实主义是当时的主流,但日常生活的个人亲情、爱情等,以及油画的形式等基本要素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1985年中国美术界发生了85美术新潮,这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又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是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艺术的影响和冲击下出现的,它特质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理性绘画”“生命之流”是这个时期的主流。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艺术

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挑战。在油画领域,现实性与现代性的既对立又统一、既排斥又交叉的微妙关系,决定了这段时间的现实主义精神呈现出更为复杂也更为丰富的局面。在碰撞中,古典任务题材和民族风情的油画有了新的表现手法。

写实技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从创作理念到创作实践之间的桥梁,他是一种最直接、快捷、朴素、明朗的艺术语言,它使现实主义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保持了最近的距离。当技术语言的自身发展已经在不断地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当中开辟新的领域的时候,现实主义精神的走向问题就不在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它的价值在于其中蕴含着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精神,鉴于此,我们应努力倡导和发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与现实同在,与文化同在,与人文价值同在。

猜你喜欢

年画现实主义油画
一张油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牛年画牛
年画
油画《塬下》
油画
新法律现实主义
缸鱼年画之旅
《岁月长又长》(油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