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文科“习得性无助”类学生的心理指导策略

2016-05-30孙进鹏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指导策略

孙进鹏

摘要:“习得性无助”最早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同事研究狗的行为时发现的,后来又在人的身上得到了证实。它是指,人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表现出来无能为力、失去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学生得了“习得性无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调节,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本文对于高三文科班学生“习得性无助”这一普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心理指导策略。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高三文科;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41-01

一、高三文科生的学习特点

文科班一般女同学人数较多,女同学在高中阶段学习理科的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女生就越是弱于男生。另外,根据现在江苏省高考模式的情况来看,有一些记忆能力较强的女生一进高中就已经有了读文科的意向,对理科有畏难情绪,不能很好的建立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高一进校时成绩不理想、理科基础差而读文科,所以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一看到数学,心理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抗拒情绪,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思维判断,对自己能学好理科缺乏信心,从而意志力消沉,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文科班的女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记忆,总是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和题目讲解的一清二楚,解题步骤写清楚,她们抄写起来然后去读背就可以了,不能举一反三,只满足于解一题会一题的现状,不去寻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导致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从而出现自信心丧失,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

二、“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对于高三文科班来说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比如说学习没有给她们带来快乐与充实,相反却是无尽的失望与无助,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较大的进步,也就是说一开始是将失败归因于“努力”这个外在因素,因此每次失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但是很多次归因于“努力”并且更加努力仍然未获成功后,开始归因到“能力”这个内在因素,甚至失去努力的方向。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三、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指导策略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信心。学习的兴趣浓了,求知欲也就高了,上课也就专心听讲了,从而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加强了。其实,文科班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是数学学习不好,数学不好所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掌握知识技能,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作业等环节。学习不自信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的不够好。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任课教师需要从学习数学的方法上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改变评价理念、家校形成合力

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和帮扶者,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情感和态度都会成为学生评价自我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应该经常找学生沟通,找到她们身上的一切闪光点去引导、鼓励和激励她们,每次考试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试卷上的得与失,并请科任老师给学生讲解知识的薄弱点。同时安排家长、数学老师、学生和班主任,四方一起分析学生试卷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比如如何进行错题整理订正,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在课后作业和课堂测验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不失时机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并没有放弃她们,而是一直在关心和帮助她们,让她们在不断的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自我肯定。

(三)合理设置目标,增加成功体验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不能用一种教育方法对待所有的孩子。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能够“策之以其道,食之以尽其材”,就会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所以教师在树立理科学习的信心后,要和学生交流一些生活问题,社会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掌握文化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师生一起制定奋斗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后,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接下来,再设置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再高一些,让她们体验到“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实”。以此类推,呈现阶梯式的目标设置,帮助学生们体验成功,在多次的体验成功之后,学生们就会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

(四)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多表现为不自信、恐惧、害怕别人的讥讽和嘲笑,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心理相融。教师要给学生满满的爱、真诚的爱,这样学生才能从这些爱意中去对抗“习得性无助”。其次,同学之间要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有心理安全感,不会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招致同学的鄙视以及老师的指责,才有信心不断尝试和努力。对这类学生较多的班级,教师更要加强对和谐的班级人际学习环境的建设,在强调竞争的同时,更提倡建立平等合作、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融入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消除文科班女生的“习得性无助”感,需要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我们老师应先与学生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学生的心情,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人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我们完全可以用努力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蒋艳菊,彭雅静.习得性无助感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心理研究,2008(89).

[2]左颖慧,陈建文.习得无助理论的研究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习得性无助指导策略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如何避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