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高尚师德 圆育才梦想
2016-05-30关磊
关磊
摘要: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出发,分析辅导员的师德现状与问题所在,提出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三条途径,促进辅导员成为一名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使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26-02
古人云:师者,人之楷模;德者,师之灵魂。自古以来,教师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被誉为“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至今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高等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学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师德的探析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校辅导员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师德建设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稳定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与高校普通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共性表现在:一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二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三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四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是政治性,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政治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引导性,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三是模范性,要求辅导员注意言行举止,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表率。
二、辅导员师德建设现状与问题
当前,辅导员师德状况从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大多数辅导员队伍政治坚定,理想远大,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勤勤恳恳,尽到了教师的职责。但值得注意的是,师德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客观原因上,由于辅导员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难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投入政治理论学习,主观原因上,一些辅导员来源于其他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政治理论的基础方面较为薄弱,此外,有的辅导员自身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片面认为政治理论务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有限,也有一些辅导员认为自身的工作经验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无需坚持理论学习。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转型期,在社会思潮多样,价值观多元的情况下,尤其在涉及到重大问题和立场问题时,政治理论素养的不足难以全面客观地向高校大学生说明和解释,辅导员也就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二)岗位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辅导员至少要管理300多名学生,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纷繁复杂,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另外,对于辅导员来说,主观上没有真正意识到辅导员工作职责所在,认为自己是学生的“保姆”,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事务性问题就是自己的职责所系,而对于如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没有过多关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树人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岗位责任,而树人又涵盖思想、能力、素质等多个层面。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岗位责任重大且神圣,对岗位责任的认识要从“保姆意识”中脱离出来,转变为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育人意识”。
(三)综合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辅导员岗位要求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熟悉教育政策和法规,同时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当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管理的学生与自身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在日常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和专业教育中,普遍意识到专业能力不足,尤其对于刚入职的辅导员,在面临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缺乏专业教育知识的支撑,担心自身的做法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问题的复杂程度,可能会失去学生的支持和信任,辅导员自身也会感到泄气。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加强综合业务能力的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良好经验,为解决不同难度的现实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四)模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之一,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工作中的坏情绪和负能量传递给学生,比如抱怨对工作环境和待遇的不满,又比如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却失信于人,引发学生的反感,辅导员的模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途径
在高校德育工作当中,辅导员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育人必先自育,辅导员自身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本人辅导员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加强师德修养上下功夫 实现以德育人
岳飞有言: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大学教师的重要职能不囿于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在与对学生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引导。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恪守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当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在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评奖、评优和入党问题上,更是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和全面客观地评判学生,决不能因为跟某个学生或学生家长关系好,在这些问题上出现倾斜,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在解决人际关系和宿舍关系等敏感问题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公正无私的基本原则,全面客观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弘扬清风正气,摒弃歪风邪气,不断总结和反思自身的不足,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实现以德育人。
(二)在提升业务水平上勤学习 实现以学育人
习近平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提高自身素质势在必行。思想政治工作集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同时高校大学生处于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潮充斥其中,有些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功利思想浓厚,学习态度散漫,大学生思想出现困惑或混乱,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辅导员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学习理论知识入手,在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良好的工作经验并加以运用,切实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另外,除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学习之外,在奖助贷、心理、组织管理等常规工作当中,辅导员也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技能。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群体倾向在新媒体平台表达意见和交流思想,这就要求辅导员学习新媒体的特点,以新媒体的话语方式同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线上和线下两种交流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辅导员唯有紧跟学习步伐,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库,才能实现以学育人。
(三)在关爱学生成长上用心力 实现以爱育人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当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关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需要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有“四心”。首先是爱心,大学生离开父母,告别家园,只身一人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更加需要爱的关怀、滋润和温暖。爱心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尤其对于家庭贫困和单亲的学生,应多给与关爱,在学习、生活和实践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求学和生活的信心,直面现实中的困难和不幸,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其次是责任心,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学生工作无小事,有些工作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稍微不慎就可能造成学生利益损失,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责任心;再次是细心,学生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不会向辅导员汇报,但是问题一旦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引发大问题,比如宿舍关系和贫困生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就要通过眼睛和耳朵细心地了解、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实际困难,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比如了解到某同学经常不去上课而在宿舍,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前往宿舍了解情况,同时向其他同学询问,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再有是耐心,辅导员工作繁琐而又突然,需要我们在面向学生处理问题时做到平心静气,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把控自己的情绪,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高校辅导员,承载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使命,承担着圆就育才梦的艰巨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光明与希望同在。铸高尚师德,圆育才梦想是高校辅导员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师德认识的提升,师德情感的陶冶,还是师德行为的养成,都需要“玉汝于成”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艰辛而漫长的育人生涯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名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