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科技文献共享综述
2016-05-30周金元夏高云
周金元 夏高云
摘要:以CNKI收录的1988~2016年间252篇科技文献共享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高产作者及其合作关系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科技文献共享研究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科技文献;共享;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
一、引言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一切载体。21世纪,伴随着数字化的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的出现,期刊订阅价格的上涨等都在推动着各文献机构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缓解各文献机构的经费不足的问题,也能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订购。数字环境下,传统的纸质化资源转变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形式,新时代资源的共享不能再依赖于传统形式,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并结合一切有力的措施,推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二、数据收集与研究框架
共享文献一直是图情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CNKI。国内科技文献共享研究的研究框架图见图1。笔者以篇名为“科技文献”并含主题为“共享”为检索式进行搜索(检索日期为2016年3月2日),剔除会议报道、报纸、无作者、重复篇名期刊作者及不相关文献等,经筛选后共获得252篇文章。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文献的年代分布
在一段时期内所发表的关于某个研究热点的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热点的发展状况以及所获得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为多少。国内对科技文献共享进行研究的第一篇文献是1988年崔太运和王德昌发表的《搞好横向联合开发利用外文科技文献资料》,并指出各文献机构如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情报机构等系统进行横向联合,组成科技文献工作协作网。图2中,从1988~2003年,此阶段发表的文章总和为24篇,还在起步阶段。随后,2000年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的建立和开通,便成为了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例如,杨克虎介绍了NSTL的宗旨、目标等。NSTL是在国家层面上所建立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所拥有的科技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切面向全国用户提供服务。自2004年,文献正在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经过NSTL的发展,各区域也开始重视本地区的科技文献的开发利用,并为建立共享平台做准备。孙薇和孙涛介绍了网络环境下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包括如何设计、建模、运行以及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等。冯毅等也介绍了建设山西省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赵今明和孟海介绍了安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管理以及运行模式。各区域共享平台的建设充分表明了共享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可以推动当地的科技进步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期刊来源
经统计发现,252篇文章共涉及105种期刊(未包括9所大学的硕博士论文)。前10种期刊共发表论文86篇,占统计文献的34.11%。这11种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科技文献共享研究方面的重要情报源。其中,图情类核心期刊有16种,其载文量为63篇。从表中可看出,大部分文献都出版于图情或是与科技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都是科技文献的使用大户,而共享也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因科技的进步,相关文献也不断更新且价格也是逐年上涨,机构无法独自收全所有文献,通过共享可以削减预算且能加强机构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各机构的服务能力,乃至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三)作者分析
1. 高产作者分析
国内科技文献共享研究的作者统计见表2,共420位。根据洛特卡定律,某领域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时,其核心作者群便会形成。国内科技文献共享发文一篇的作者高达85.71%,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根据普赖斯定律,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公式为N=0.7491,Nmax是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根据表2可算出N=1.83,即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为2篇。由表2可得共48人,占总量11.43%,累积发文102篇,占总量40.48%。虽然并未达到普赖斯定律的标准(50%),但其所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2. 作者合作分析
科研合作关系是连接科研生产力诸要素的中介。本文利用NodeXL软件对文献中作者的出现频次不小于2的81名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3,作者的合作关系是由节点和连线所表示的。科技文献共享研究的作者间大多数存在合作关系,81名作者的合作关系共有126对,他们的合作强度几乎在2以上。其中,合作子网中节点数为2的有11个,节点数为3~6的有5个,节点数在6以上的有2个。以此看出,科技文献共享研究的文献多数是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3~6个节点数中,方小洵、刘小琳、刘启强和陈恩强4人组以及师刚、肖婉蓉和张龙3人组分别合作过两次;6个节点数以上的,以屈宝强和贺培风为核心,其中,屈宝强和赵伟合作过3次,屈宝强、吴家喜和刘圣君组,吕艳华和贺培风组,贺培风和冯毅组分别合作过2次。
3. 主题分析
通过对某研究领域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而可以分析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关于科技文献共享研究方面的主题内容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文献共享的作用意义。坚持共享发展,可以增强发展动力。李显尧认为建立或扩大地区性各种类型图书的馆际互借,可缓解馆-馆之间供需矛盾,也可为地区性的横向联合做准备。张立成等人认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中所记录的科技研究活动、成果等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张敏认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可整合分散的资源,减少重复购置等。各文献机构可联合协作,统筹规划,加强资源共享的建设。
(2)科技文献共享的建设和发展思考。由于观念、体制、技术方面的原因,科技文献的共享并是一蹴而就的。各文献机构仍倾向于“极尽收藏”“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另外,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多数科技文献资源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而在其产生,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知识产权问题。李励认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能够进行组织管理并协调的机构,其次与出版界合作,以规避版权,并能够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最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根本进行保障。杨帆提到,因共享意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使得湘西区域的一些图书情报机构“各自为营”,追求在藏书方面的大而全,以至重复建设。师刚等提出了科技文献资源在共享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管理、资金、共享意识、数字化、标准化、知识产权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障碍。
(3)具体实践介绍和分析。NSTL的建立使得各区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或是体系系统。部分研究者们针对本地区的平台构建提出设想、建议等,以期为后期的平台建设做出充足准备。孙振领对国内各省、市平台以及平台所提供的服务等进行调查。彭奕介绍了贵州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方式、发展过程等。范文介绍了安徽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方案。张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其平台建设程度也不同。袁红军调查了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和资源。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建立了相关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以方便人们获取所需要的资源。由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科技文献共享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首先,需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完善的法规条文才能很好的指导文献共享的发展。其次,数字环境下,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科技文献在共享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如信息丢失、被窃取、等不安全因素。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加大监管力度以维护好平台的安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不能被随意损害。最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共享机制以期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提供指导。共享机制可包括顶层协调的组织机制、平台建设机制、技术机制和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等。总之,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统筹规划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还需要资金充足,法律法规完备以及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员等。这几方面相互融合,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才能更有效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崔太运,王德昌.搞好横向联合充分开发利用外文科技文献资料[J].情报知识,1988(04).
[2]杨克虎. 网络化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介绍[J].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1(01).
[3]张薇,孙滔. 网络环境下地方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的实践——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分析[J]. 情报杂志,2005(06).
[4]冯毅,贺培凤,王秀平. 建设山西省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J]. 晋图学刊,2005(04).
[5]赵今明,孟海. 安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管理及运行模式[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03).
[6]彭希羡,孙霄凌,朱庆华. 国内社交网络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情报科学,2012(03).
[7]于康平. 我国课程论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1(12).
[8]谢彩霞,刘则渊. 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01).
[9]李显尧. 提高科技文献工作效益的浅见[J]. 东海海洋,1990(03).
[10]张立成,李志红,高雪峰,刘冠权,李广海. 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0).
[11]张敏. 共建共享: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J]. 河南科技,2006(07).
[12]李励. 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知识产权问题浅析[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04).
[13]杨帆.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14]师刚,肖琬蓉,张龙,曾硕勋. 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机制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1(02).
[15]孙振领. 我国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4).
[16]彭奕. 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及主要资源[J]. 贵州农业科学,2008(01).
[17]范文. 安徽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及其建设方案[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
[18]张睿,贾培民,谷景亮,段永璇,岳媛. 我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情况调查[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05).
[19]袁红军. 我国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调查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