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2016-05-30王伦
王伦
摘要:2016年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开幕,对高等学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培养“国际型”、“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将是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职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37-02
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
“十三五”建设时期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推进的同时,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更多元化。高等学校的外语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此外,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今年4月16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的高校外语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际交流,培养国际人才的需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发布了“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简称ETIC)。大学英语课程面向的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因而在国家对外开放、提升国际话语权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会议上解读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文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
自大学英语课程开设至今,大学英语作为学科的“合法地位”迟迟未得到确认,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对此,唐进教授(2015)对全国38所高校的811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水平较低。与专业英语相比,大学英语缺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这导致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教书匠”,仅仅是“为教而教”。在职业认同上的偏差将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和学术的发展,最终会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的态度也给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职业状况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不够注重。很多大学生只是把大学英语当作过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课。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没有意义,与他们所学的专业联系不大。随着大学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逐渐压缩(蔡基刚 2009),这进一步瓦解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两大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根据王守仁教授(2013)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解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由此看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需根据不同课程的设置目标做好自身的定位,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教学水平。
1.通用英语。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通识教育的意义性的认同也随之得以提高。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大学英语为许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英语作为通用英语的课程地位和价值。关于大学英语课程价值,王守仁教授(2013)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而且是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作为通用英语教师,自身也应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2.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由Halliday于1964年首次提出。Halliday(1964)在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将ESP定义为:‘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ESP指的是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者职业相关的英语,如计算机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与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更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设置能够回答一个问题,即英语基础打好了,学生毕业后是否就能胜任其本专业工作?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综合英语课程,涵盖了听、说、读、写和翻译五个领域。不可否认,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考试,有些同学甚至能在出国留学英语考试,如托福考试中取得很高的成绩。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现象是: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如金融、法律、计算机等,这些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英语对他们的工作帮助不大,甚至成为他们求职的障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为通用英语,而各行各业需要的是专门用途英语。ESP尤其注重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特有的理念和概念。同一个词,在不同领域,意思不同,如futures一词,在普通英语中意思是未来、前途,然而在经贸英语中,futures指的是期货。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ESP词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能够把基础英语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以便学生在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领域里,能够有效地用英语开展业务交流。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在向ESP教师转型的过程中,应如何定位?ESP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不是要求ESP教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刘法公,2003)。ESP教师,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名语言教师。ESP教师,尤其是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要从英语实际使用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复合型人才。ESP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本专业为英语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或者翻译学,这些专业都是文科专业,理科方面的知识则成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短板。为了做好ESP教学的准备,大学英语教师应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熟悉特定专业英语。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应尝试整合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一方面,专业教师能够帮助ESP教师联系学生专业知识,补充前沿知识。另一方面,ESP教师能够帮助专业教师弥补语言问题。双方合作,能够实现英语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达到双赢的效果。
3.跨文化交际英语。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西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5)。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大学英语老师应对大学英语的文化建设意义有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大学老师要帮忙引进西方文化,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老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承担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大学英语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的成就。这些介绍应该是符合西方思维方式且能被西方文化接受的,这样方能达到有效沟通和传播文化的目的。
四、结语
面对大学英语改革带来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首先,要明确定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职业生涯转型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认识到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思考如何把握跨学科的“度”;最后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J].外语界,2004,(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3,(1).
[4]唐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5,(3):45-53.
[5]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6]王生洪.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06,(5):5-10.
[7]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2.
[8]Halliday MAK. 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M].London:Longman,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