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法

2016-05-30李娜娜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合法故事情节图文

李娜娜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有自己几点做法。

一、 图文结合法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再读课文,读之后,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熊和松鼠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呢?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同时,也说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的想象最贴近课文的内容。就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二是种葫芦人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二、 读思结合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读,反复读,然后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从而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说结合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看雪》后,我让学生说说我们这里下雪的情景及自己平时打雪仗、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 读演结合法

儿童最喜欢自我展示,加之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如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戴上狐狸、松鼠、猴子的头饰,自找合作伙伴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井佩佩同学也能勇于上台表演 ,那语言、神态让大家拍手称赞。

五、 读写结合法

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教《村居》时,我让学生先读,然后闭上眼睛诗中描写的画面。有的同学说,我好像看到一群孩子在旷野上放风筝,风筝花花绿绿,好看极了;有的说,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花红了,草绿了,莺飞燕舞了;有的说,我好像看到柳树那绿色的长辫子在风中飘……让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写下来,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看、说、读、写、思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学生的阅读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和提高。

猜你喜欢

结合法故事情节图文
画与理
绝对和相对小车结合法在长轨精调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数形结合法的广泛应用
数形结合法的两个运用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图文配
图文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