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认知语言类型学研究

2016-05-30裴沛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实证研究

裴沛

摘 要:本文沿著三条主线回顾了国外二语习得领域中,关于运动事件表达的典型实证研究。前两条主线分别关注语言类型不同和相同的运动事件习得情况;第三条强调二语水平对运动事件习得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事件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二语习得;运动事件;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66-01

一、引言

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运动事件表达研究大多以Talmy的语言类型框架理论和Slobin的“思而后说”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二语学习者语言或手势表达的研究,揭示学习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习得二语思维方式或者二语习得是否受母语特定事件框架的影响。国外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条主线:第一,学习者在学习与自己的母语属于不同语言类型的二语或外语时,运动事件表达是否受母语的影响;第二,研究学习者在学习与自己的母语属于同一语言类型的二语或外语时,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表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二语思维方式;第三,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对学习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

二、运动事件表达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Talmy将运动事件定义为包含运动或状态的持续的场景。他认为一个运动事件主要由4个基本语义成分组成:图形、背景、路径、运动。此外,一个运动事件还包含两个相关成分:方式和原因。Talmy根据运动事件核心成分表达方式的不同将世界上的语言划分为两类:卫星框架语和动词框架语。根据这一划分标准,英语、俄语及丹麦语等大部分印欧语系均属于卫星框架语言。西班牙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均属于动词框架语言。运动事件表达研究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Slobin的“思而后说”假说。其核心思想是: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同时,也习得了该母语特定的语言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会引导学习者去关注不同语言类型所关注的重点,并且会比较固定地体现在语言形式上使学习者的二语或外语表达中或多或少的体现出母语痕迹。

三、二语习得中的运动事件表达研究

(一)不同语言类型的运动事件习得研究

目前为止,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研究运动事件表达成就最大的学者是Cadierno。Cadierno研究了母语为丹麦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情况。与西班牙语本族语者相比,母语为丹麦语的中级水平西班牙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路径信息表达呈现出更高程度的复杂性和精细性。这表明,学习者的二语表达受到了母语的影响。Philips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果。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母语为英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在用西班牙语表达路径时仍体现出英语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通过对二语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的语言和手势的协同研究,来强调学习者二语思维方式。例如,Stam研究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运动事件时口语和手势语的协同情况。他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运动事件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方式信息的手势表达,遵循西班牙语的思维模式。

(二)相同语言类型的运动事件习得研究

Hasko研究了“思而后说”假说对母语为英语的俄语学习者的影响。通过对母语为英语的高水平俄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口语表达研究,Hasko发现即使高水平二语学习者的表达仍存有母语思维的痕迹。此结果表明,学习相同类型的语言仍受到母语的影响。关于母语与二语为相同类型的运动事件表达研究,英语和汉语值得人们关注。Chen&Ai研究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运动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主要运用复合动词来描述移动或场景的变化,有时甚至会过度的使用复合动词。因此,学习同种语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表达并不一定会受到母语表达的正面促进作用。

(三)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与运动事件习得的关系

Navarro&Nicoladis的研究考察了10位母语为英语的西班牙语高级学习者,在西班牙语运动事件表达中运动与路径信息的合并情况。结果表明,在路径动词的使用上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并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虽然高级二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较小,基本上掌握了二语的表达方式。此结果与Cadierno&Ruiz的一项后续研究相同。他们对比了母语为丹麦语的高级西班牙语学习者和母语是意大利语的高级西班牙语学习者,在运动事件表达中方式和路径信息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母语对二语的运动事件习得影响有限。然而,Larraage的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他的研究发现母语的影响不仅在二语习得初期明显而且在后期仍然很明显。因此,运动事件习得与二语水平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上文回顾表明,运动事件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一,受试应兼顾初、中、高水平。而现有的研究大都为中高水平的学习者。二,在研究二语水平与二语运动事件习得关系上,应更多的采用历时研究的方法。揭示随着水平提高,运动事件表达是否更接近目的语状态。三,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运动事件研究还应结合形态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2]Slobin,D.Learning to think for speaking:Native language,cognition,and rhetorical style.Pragmatics,1991.

[3]Cadierno,T.Expressing motion events in a second language:A cognitive typological perspective.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4.

[4]Stam,G.Thinking for speaking about motion:L1 and L2 speech and gesture.IRAL,2006.

[5]Chen & Ai.Encoding motion and state change in L2 Mandarin.Smithfield,Rhode Island:Bryant University,2009:149-164.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实证研究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