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探究
2016-05-30张进
张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化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新颖素材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时,笔者采用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历史图片来进行新课导入。该图片描述的是一队侵华的外国军队从一个下水道口大摇大摆地开进村落,聚集在村落外面的围观百姓对入侵的军队却“漠不关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幅图描述的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画面,学生都感到非常惊讶,并马上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外国军队能够如此顺利地开进北京城?为什么看不到百姓的反抗呢?这幅图片一下子集中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马上展开激烈讨论,并提出如下问题:这幅图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经过积极讨论和深入思考,学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百姓漠视战争、百姓内心无国等,我肯定他们的观点,并继续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回答:清政府对外腐败无能,对内欺压剥削,并得出政府不察百姓疾苦,百姓内心无国家的结论,如此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因此,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维,就能够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初中历史时,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基础,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思维活动,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知识。为了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高度重视布置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因为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把课堂知识带回家进行复习。如,在教学“赤壁之战”这一历史史实时,我们可以安排各学习小组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利用互联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向学哥学姐请教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各组员积极开展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和归纳,学生在动手搜集查阅和动脑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知道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公元208年,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战役,其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各小组总结出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惨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曹军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轻敌大意,指挥失误;孙刘联军火攻奇袭,战略得当。学生还总结出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整体态势,还不具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最终该战役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上述内容就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的有关赤壁之战的知识。这样到了教师课堂授课时,学生就可以非常熟悉大体内容,找到自己所掌握内容的不足之处。由此得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注重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当于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那么会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活动。反之,学生的自尊心会大受打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鼓励式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当教师将魏、蜀、吴三国的分立情况按照时间和建立时间依次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以后,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虽然老师的表格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充分体现‘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时教师可以让这个学生上台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表格画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和讨论,最终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图例。
总之,历史教学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一方面注重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魏雅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革新,2009(8).
[2]高建斌.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心得[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编辑 韩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