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的研究探讨
2016-05-30袁秋娥
袁秋娥
摘 要:对于隐性知识来说,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经验、方法与习惯、知识水平等方面,借助语境把握、语感培养以及语言习得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措施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所学习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可见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一、当前高中语文隐性知识的教学现状
1.教师对语文隐性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
语文的隐性知识主要是独立于听、说、读、写以外的,在语文学科中自成体系的部分,并作为语文能力的知识与发展所需要的依据。然而,当前仍有一些语文教师对隐性知识的认识还不明确,一味“满堂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忽视内隐學习对语感培养的作用
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是语感,作为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一些教师懂得语文重要的隐性知识就是语感,但是在培养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误区,大部分教师只是通过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机械的练习来实现,缺乏正确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二、高中语文实施隐性知识教学的合理措施
1.注重反复推敲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其中的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反复推敲,也就是修改,才能在不断地完善与认识中获得真知。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文时,很多学生都会对标题中的“记念”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用“纪念”呢?而教师这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进行推敲,“记”本义与“忘”相对,作“记住”讲,引申为“记忆、惦记”。而“纪”本义为“丝的头绪”,引申为“记载、管理”,当作“记载”讲时,是与“记”通用的。让学生了解两个字的不同用法,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能够合理把握,也对学生的写作带来积极影响。
2.积极把握文本再现
作为语文隐性知识传达的主要手段,文本再现能够对学生的审美经验进行挖掘,以此产生审美体验。首先,通过课堂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精华所在,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如,对于《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文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思考这样描写的原因。其次进行拓展再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挖掘隐藏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内隐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内隐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质兼美的作品,使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对语文的隐性知识进行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