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在物理课上“说话”
2016-05-30赵建伟
赵建伟
摘 要:研究发现,物理教学中学生敢讲话、会讲话、能合理提问与学好物理有密切关系。所以,针对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不敢发言,不能合理提问等现象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到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原因,从而提出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出问题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提出问题;意义;原因;调查;措施;课堂改革
在高中各理科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的一门课。学习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物理成绩中等或偏差的学生。本人针对这个问题做了研究后发现,学生能否学好物理与在课堂上是否发言,会不会提问题有密切关系。所以,教会学生在物理课上“说话”成为教师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的方向。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或是开口参与物理讨论,就给物理课堂发出积极信号。这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要想创设一个充满灵性的物理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二、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原因
我通过对我校高一理科班132人进行不记名调查,发现:
(1)在物理课上敢对存在问题举手提问的学生占9.5%;
(2)在物理课上没有机会提问的学生占20%;
(3)在物理课上不知道问什么的学生占75%;
(4)觉得老师讲得很完整,没什么可问的学生占86%;
(5)在物理课堂上不敢提问是因为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的学生占74%;
(6)在物理课堂上不敢提问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的学生占81%;
(7)在物理课堂上不敢提问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的学生占67%。
由以上数据不难得出结论:在物理课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从(5)(6)(7)三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本身自信心不足,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自尊心太强,语言交流能力相对较差,平时又缺乏交流,所以导致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另外,由于长时间接受传统课堂教育及应试教育影响至深,学生没能够真正体会“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从(2)(4)两个调查结果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满堂灌”,并且这个现象比较严重。当然,这与新课改中提出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是不相符的。这儿也凸显出高中物理在新课改这面旗帜的引领下,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做出艰苦的探索。
从(3)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普遍在物理的学习上确实有一定难度。同时,(3)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学生还处于较浅层次的物理学习中。
(7)的调查结果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三、让学生提出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教師应该主动走近学生,不断向学生灌输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在日常课堂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本人从物理教学角度认为,在课堂中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想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边学边联系生活情景或者是物理实验或者是某个物理模型。
2.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转变角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表露灵性,展现个性。只有这样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
(2)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就自己能看到、能做到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去做,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就会形成。
3.大力推进物理课堂改革
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学生会给课堂带来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比如:有的问题会偏难,基础差的学生理解不了,有的问题比较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想听……就出现的这些情况,本人在物理课堂中作出大胆尝试。(1)要求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明白将要学什么,有哪些概念,各物理量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好标记。(2)把课堂40分钟中的前10分钟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课堂中间20分钟由教师来讲,主要讲重点和难点突破,中途还要请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做总结。(3)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微调课堂,积极探求处理方法。虽然在物理课堂改革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但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开始主动学习,养成了交流的习惯,慢慢也会提出一些见解。实际上这就是课堂改革的收获与进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不断规范学生表述问题的语言。这项工作,教师应该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李润洲.新课改视角下的教学问题行为[J].教学与管理,2005(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