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导学,教是为了不教
2016-05-30吴丹
吴丹
我是“教师行为观察组”的一员,以下是我在本堂课的所见所感所获。
一、将“三疑”贯穿于预设生存之始终
1.教学设计。遵循“三疑”课堂理念,设计三个大的板块:以学生“质疑”开课;接着是“探疑”和“解疑”。重难点非常清楚,学生了然于心。
“置疑”: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探疑”:需要几个条件,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学生独探后小组交流,展示。
“解疑”:根据你探索出来的求圆柱的表面积,小组长出一道题组员解答。
2.教师课堂上对三环节的控制。“置疑”环节,学生先提“求圆柱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再提“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最后提“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看似杂乱无章,经教师板书就条理清楚了: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的表面积有什么用?
“探疑”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独探和小组合探,教师全场巡视,指导学生和掌握学生情况。展示环节完全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和空间。
教师逐一列出每一个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目的明确,组织有效。
教师激励及时,多样,语言丰富,每一个激励都说明理由。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得到对自我的肯定。除了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激励是学生。
二、精心设计,巧妙点拨,三疑三导,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教师为了学生学,教学的最终追求就是让学生会思考、会学习、会探究。通过“三疑”,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天生好动的孩子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身心都动了起来,大脑的体操做了起来。让孩子有纪律有目的地“动起来”比让孩子双手背后安静下来更难,更考验教师设计、组织、操控课堂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没有精心准备的“三疑”课堂将会乱糟糟的,学生没有目的或目的性不强活动,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课堂是学生的,教师作用隐藏在后面,做好引导,总结,巡视,指导,激励。
“三疑”课堂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话少了,事少了,看似工作量减少了,实则功夫都用在了课后。设计教案,小组建设,个别辅导样样费时费力。
在观课中有这样几点体会。1.要实现有效的“三疑”课堂,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不仅设计教学内容,更要设计好承载“三疑”环节的学生活动和引导语言。2.上好一堂课好比导一部电影,一定要详略得当。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设计成小组活动,小组探讨的一定是本堂课的重难点。一堂课的小组活动不宜过多,每次小组活动一定给够时间,要求简洁明了,让每个每个孩子对活动了然于心。3.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让学生说的绝不自己说,说的都是精髓,抓的都是要点”。4.学生活动时教师的巡视非常重要。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方法都在巡视中装到教师心中,及时点拔让学生茅塞顿开,或能点石成金……5.及时激励是学生的强心针。激励有语言激励,行动激励,物质奖励。无论激励的方式怎样,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得到激励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做得好说得好。表扬要表扬到点子上。6.不要忘记最初的出发点。及时的检测是我们了解学生收获的最有效的方式。一堂课结束时,不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经验性的收获比知识的收获更丰富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