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机械效率影响因素探究

2016-05-30杨宏亮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用功动滑轮机械效率

杨宏亮

无论是否使用机械,必须要做的功,叫做有用功。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摩擦力,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符号η表示。若用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则有η=×100%,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机械效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探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

一、杠杆的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通过计算得出增大有用功确实提高了杠杆的机械效率,但同时也发现额外功增大了0.01J,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发现在增大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杠杆转动时的摩擦力,因为通过杠杆提升物体时克服杠杆重力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增大了物重即增大了杠杆与转轴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杠杆转动时的摩擦力。所以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减小额外功也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那么如何减小杠杆转动时所产生的额外功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减小额外功:①使用轻质的杠杆;②在转轴处加润滑油。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客观地理解机械效率,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知力度。

二、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实验前引导学生测量物重、动滑轮重,从而有利于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例: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00N的重物匀速提升0.5m,人对绳的拉力是400N,已知动滑轮重150N,求绳的自由端被拉下几米?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分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所以绳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S=nh=3×0.5m=1.5m。

而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为W轮=G轮h=150N×0.5m=75J,∵ W额>W轮,∴额外功除了克服动滑轮重做功外,还要克服绳重以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做功。

若上例中物重增大到2000N时,拉力是790N,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额外功增大了85J,为什么额外功增大了?分析后可知拉力F克服滑轮重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没变,物重增大,导致了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增大,所以额外功增大。因此,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推导,就要分两种情况。

1. 考虑动滑轮自重,摩擦阻力及绳重等所有额外功的情形,公式梳理过程如下: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为W总=Fs,有用功W有=Gh,因为物体沿竖直方向被匀速提起,所以有:

所以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分两种情况考虑:①除物重和滑轮重外,还应考虑到绳重和机械间的摩擦,这个机械间的摩擦指的是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而不是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加物重、减小滑轮重和绳重、在轮与轴之间加润滑油。②忽略绳重及摩擦,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为有增加物重、减小滑轮重。

三、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及其结论性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图是小亮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上表是小亮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要求写两个)

我们都知道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两个: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①粗糙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或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②斜面越缓,越省力。

因此,“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当斜面长一定时,斜面越高,机械效率越高”这结论性语言显然是不够准确的,这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有用功动滑轮机械效率
巧辨“三功”
由易到难识滑轮
使用单个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
斜拉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分析
揭秘“机械效率”
擦亮眼睛辨别“三功”
物理机械效率专题练习
走出功率、机械效率概念理解的误区
你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吗
机械效率的实验与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