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多媒体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研究

2016-05-30黄永忠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整合模式构建

黄永忠

【摘 要】为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创造出全型的教学模式:(1)“情景——引导”式;(2)“案例——讨论”式;(3)“问题——探究”式;(4)“释疑——创新”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多媒体;整合;模式;构建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时刻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让课堂教学享受教育技术的恩惠,释放出创新的光芒和永久的魅力,这正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命力所在。

目前,在新一轮新课堂改革中,为了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这始终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经常思考的难题。我们在长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计算机多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最佳途径,构建起创新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空前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这些模式主要包括:

一、“情景——引导式”——赛如锦上添花

中学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障碍是学生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可能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更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种长期困扰教学质量的痼疾,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政治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创设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学情景,能及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顺利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于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许多政治课教师尽心设计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图略):

在这一“情景——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景,如可以通过音乐、漫画、数据、图文、案例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相互研讨,达成共识。教师课通过这一模式,努力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

二、“案例——讨论”模式——恰似谈笑风生

在“案例——讨论”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从案例入手,激励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省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一方面学生在典型案例的导引下,激发起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克服“照本宣科”的弊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会显著增加。因此,许多政治教师把“案例”看作教学取得成功的“窗口”与“引擎”。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发现,运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可充分利用其声其形,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爱学、乐学政治课,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的目的。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出示了“‘胡麻之父党占海”的先进事迹材料——“一种极为普通的北方作物,让他干成了一番事业;由他培育的胡麻品种让农民直接增收10亿多元;今天,当熟悉的土地承载着农民奔向小康的梦想时,他的贡献恰恰成了农民实现梦想的助力器;他就是‘胡麻之父党占海……”(见中共甘肃省委《党的建设》2010年第3期),引导学生学习“陇人骄子” 党占海的光辉业绩,在学生心目中矗立起科技创新的旗帜,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未来的职业舞台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知,为未来祖国科技事业的腾飞添砖加瓦……

三、“问题——探究”模式——酷像曲径通幽

为了充分发挥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教师必须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通晓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需要熟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把技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要科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我们创造性运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一模式,务必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要别出心裁地创设问题,必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精心设计一系列符合科学性、富有启发性、激发情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传新精神。

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生涯选择的要素”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生涯选择的五大要素——生涯选项、选择者、环境、选择过程和结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我出示了“我的生涯选择经验分析”的探究活动内容:“现在就让我们按照生涯选择的五个要素,来对这个选择经验进行分析,看看当时五个选择是怎样形成的:

1、选项:在初中择业的时候,你曾经有那些考虑的选项?(1) ____;(2)____;(3)____。

2、选择者:伱最后决定上职业学校就读现在的专业,是否与伱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项符合?(1)兴趣方面;(2)能力方面;(3)性格方面;(4)价值观方面。

3、环境:在选择的过程中有哪些环境的因素对你造成了影响?(1)父母家人方面;(2)朋友方面;(3)老师学校方面;(4)经济条件方面;(5)社会环境方面。

4、选择过程:你觉得自己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是什么?5、结果:你对这个结果满意吗?你有怎样的修正计划?”通过这一系列有的放矢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我”,积累经验,克服盲目,提高选择职业的能力,不断增加自己选择的“胜算”。

四、“解惑——创新”模式——试比循循善诱

目前通用的政治课教材理论性、专业性较强,高度概括,抽象深奥。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难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易接受,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动态画面,创设一定的情景,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静态动化,音像转化,既反映事物的现象,又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从感姓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简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

猜你喜欢

整合模式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