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增长趋势研究
2016-05-30李宁
摘 要:作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大量的郊区农用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条件。用地扩张的规模与失地农民增长趋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遵循城市化水平预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失地农民数量预测的思路,对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失地农民的数量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就如何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用地扩张;失地农民;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39-05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和集中,导致大量的农地向城市用地流转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同时也使得各种非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经济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引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1]。
大量耕地的减少造成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成为既区分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厘清用地扩张的规模和失地农民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述如何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合理有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
一、吉林省城市化水平预期分析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分化过程。从城市化的生成机制和发展演变的过程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归根结底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结构程度[3]。
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曾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4]
周一星、许学强分别采用137个国家和151个国家资料,得出相同的结果,证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对数曲线关系,即城市化水平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又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趋缓[5]。
将1979—2010年吉林省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绘制在单对数坐标图上(见下页图1),模拟其函数关系为:
y=3.212lnx+14.442 (1)
由下页表1可知,相关系数(R2)为0.949,模型显著性(Sig.)小于0.05,为显著,拟合优度很好。
将1979—2010年吉林省人均GDP数据绘制在指数坐标图上(为了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这里我们把年份进行了重新编码,1979年记作t1=1,以此类推)(见下页图2),模拟其函数关系为:
y=341.774*e0.139x (2)
由下页表2可知,相关系数(R2)为0.995,模型显著性(Sig.)小于0.05,为显著,拟合优度很好。根据公式(2)可以得到,2011—2020年吉林省各年度人均GDP水平,并进一步可以根据公式(1)得到,2011—2020年吉林省各年度的相关城市化水平数据(见本文表3)。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瑟诺姆(Ray.M.Northam)根据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研究,把城市化水平变动过程概括为一条“S”型曲线(见本文图3),并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城市发展迅速;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化水平增长趋于和缓甚至出现在停滞不前[6]。
由世界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可知,2011—2020年吉林省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将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二、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趋势预测
将1985—2010年吉林省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绘制在指数坐标图上(见图4),模拟其函数关系为:
y=9.445*e0.101x (3)
由表4可知,相关系数(R2)为0.897,模型显著性(Sig.)小于0.05,为显著,拟合优度较好。
利用公式(3)及表3中2011—2020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值可以得到,2011—2020年,吉林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预测值(见表5)。
三、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增长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吉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持续加快,城市近郊特别是大城市的郊区土地被征用面积不断增大,被征地农民的数量也不断攀升。吉林省近年来失地农民的人数逐年增多,从2000年征地998公顷,涉及农业人口7 193人,上升到2006年征地9 963公顷,涉及到农业人口31 528人。2000—2005年吉林省共征用土地22 214公顷,涉及到农业人口105 598人[7]。大体上每征用一公顷土地,就使4.75人成为失地农业人口。据此,根据表5中预测的2011—2020年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可以得到,2011—2020年,伴随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吉林省失地农业人口增长情况(见图5)。
由图5不难发现,未来十年,随着吉林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失地农民的数量将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但由于吉林省建设水平提高较缓慢,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进而影响了城市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8],尤其是非农产业发展和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还比较弱[9]。大量失地农民的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化发展带来冲击和矛盾。因此,如何使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同时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空间转移和農民就业的产业转移同时实现,让其真正享受到城市扩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收益,将成为吉林省未来城市化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缓解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失业农民问题的思考
(一)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
1.优化城市土地配置,将城市发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盲目扩张的粗放性土地利用行为,控制城市占地规模,尤其是对农用土地的占用。
2.提高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改造老城区和已有设施,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在用地空间和非耕地上挖掘潜力,使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创造可持续的、紧凑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
(二)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就业安置模式
1.完善城乡劳力和劳务市场,加强信息流通渠道的建设,鼓励民间中介组织的发展。形成积极有效的疏通和引导,尤其要注意降低劳动力进入市场的“门槛”。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目前长春市“街头待工者”(“街头待工者”包括马路闲散民工和街头小摊贩)现象比较严重。这一方面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和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长春市劳力和劳务市场的不完善性,同时更是人力资源一种浪费。因为在这些“街头待工者”中,有许多是拥有一技之长或集多技于一身的匠人,由于市场不完善和信息不灵通而造成人力资本的闲置[10]。
2.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根据笔者对长春、吉林两市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失地农民占调查样本总体的80.54%)。由于劳动技能的缺乏,使得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自谋职业比较困难。因此,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向失地农民开展免费的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至少掌握一种非农业技能。
(三)强化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财政补助资金规模,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11]。
参考文献:
[1] 赵可,张安录.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7-12.
[2] 刘义.城市化进程中的用地扩张与失地农民增长趋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李秀玲,李誠固.吉林省城市化进程的分形分析与预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45.
[4] 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48-52.
[5] 朱要武.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偏离度[J].城市问题,2003,(5):6-9.
[6] Northam R.M.Urban Geography[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79:5-66.
[7] 邸艳英,付宇泽.论吉林省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J].前沿,2010,(8):97-99.
[8] 殷晓峰,李诚固,王颖,张婧.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7):67-70.
[9] 李宁,丁四保,赵伟.中国东北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结构偏差的区域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239-242.
[10] 李宁,丁四保,谢景武.老工业基地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的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3,(3):287-291.
[11] 张凤龙.吉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12):59-60.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