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罗仁云伏蓉
罗仁云 伏蓉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78—01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人文”轻“工具”。大部分语文教师上课时总是逐字逐句地分析,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情体验的生成上,人文思想的熏陶上,丢掉了语文学“语”习“文”的本质,没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学生要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
2.重“知识”轻“实践”。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应试教育对师生的影响深远。考试中的阅读短文和作文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综合检测。阅读短文的题目主要是从人文思想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唯一的真正能体现语文综合实践的考试题目——作文,却成了摆设。说到底,还是教师的思想出了问题,导致到了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指导学生写字、读词、体会句子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3.读写分家,没有发挥好“教材”的作用。阅读教学不提习作,习作教学不谈阅读,导致学生能明确习作要求,有合适的素材,却不知如何组织运用语言,把内心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文章“写了什么”,人人都能看得见,而“怎么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阅读课的教学思路,要更多地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就要把阅读教学作为桥梁,侧重指导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和感悟,充分挖掘和发挥好“教材”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阅读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凸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熟练地、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人文性”是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是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则是工具性的升华,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也要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2.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语文本色。语文的本色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言语表达的秘密:通过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叶圣陶先生有言: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一篇篇课文作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言语表达的特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需求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总之,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哪些方法或手段凸显思想感情。会表达才是真正地学好了语文,这样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3.阅读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搭建实践语言的舞台。很多教师认为,完成语文课本中规定的八篇习作就是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其实不是这样的。园地中的习作有些和单元主题相差甚远,不能及时检验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要充分有效地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练笔,这样学生才能有法可依,才能在练笔中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提升、内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语言文字的主人。
(本文为“指向言语形式的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4)GHB0964)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