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及应用

2016-05-30葛万翔

甘肃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背诵训练语感

葛万翔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背诵;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94—01

语感是一种修养,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以期达到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作时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文字,文质兼美。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方法。

第一,指导观察,积累语感。语感的缺失不代表生活积累的缺失,只是少了把生活实际与语言运用联系起来的能力。老师应该具体指导学生切身观察生活细节,布置观察作业,联系观察所得与书面语言,相互寻找并印证。唯有观察体验了生活,方可有语言表达的无限母本。笔者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三分钟论时事”、“即时写窗外”、“我说身边事”等环节。补充以课后小练笔,让语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源头。

第二,指导吟诵,提高语感。语感是一种综合能力,因而培养良好语感也应注重多种感官的刺激。笔者通过媒介设置创设情境,充分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面达到重现、模拟文本相关内容情节的效果。学生在朗读时,从言语的声调、语气、句式等多个角度体察作品的内蕴,“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我们带领学生美读,助学生体悟语感美妙。 要求学生在读文时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陶醉于作品美好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与作者同悲共喜,实现心灵的交融。培养语感离不开精读。精读就是要边读书边思考。学生沉浸在作品中,对关键词语深入品味,对语气变化细细推敲,从而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发掘出作品背后深藏的意蕴和情感。

第三,范读引领,感悟语感。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回报甚微,或得不到回报的!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的做法是在每周早自习时,为学生读一两篇从《读者》或《青年文摘》《意林》中选取的精美文章。每当我深情诵读时,教室里总是很静很静。所有的孩子都在屏息倾听,语言的魅力让人心动。书籍把孩子们的思绪带向远方。 我们的学生在博览群书中语感变得丰富,心灵变得丰富。语感的功效也就得到了最大发挥。

第四,指导背诵,积淀语感。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

第五,联系想象,提升语感。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总是充满诗情画意,言尽而意未尽,常常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天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广阔的天地之中。想象好比是语感的催化剂,想象越丰富,语感越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开发智力,拓宽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发掘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第六,体味语境,揣摩语感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笔者从大量的古诗词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扩展古诗词内涵,强化语感。

第七,病句训练,细化语感。积淀语文知识, 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 所以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笔者通过大量的病句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规范语言的使用,许多学生在扎实的病句训练后,有了规范语言使用的意识,并且语感与日俱增。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299)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背诵训练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