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阅读感受 提高阅读能力

2016-05-30杨清春

甘肃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杨清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9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此年龄段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感受,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弱,对于文本的解读是模糊的,要达到情感共鸣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细心观察则会发现,教学方法得当,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不同个性的文本解读,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就不会成为难题。本文以《金色的脚印》一文为案例,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催动学生的情感因子,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充分彰显他们解读文本的个性化,从而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一、导入环节制造话题,鼓励学生个性张扬

在上新课前,教师要巧设话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这是关注学生阅读感受的初级阶段。学生从预习中已经知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此时会产生对文本的第一解读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第一印象”在导入环节中激发出来,这是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关注,也为步步深入解读文本、触摸文本主旨、引发与文本情感共鸣奠定良好基础。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背后,是一种个性的充分张扬,这正是学生幼小心灵审美萌芽的初绽,教师要保护、尊重和鼓励他们的个性语言,这是带他们踏上入文学殿堂的第一步。

二、诵读阶段“抛砖引玉”,感知文本个性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感情。那么,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提出朗读的任务要求,提出引领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恰当地“抛砖引玉”,让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找到契合心灵的情感元素,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教师要给予肯定:是呀,大家说的都不错,这就是情感,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有亲情、有友情,尤其是当我们陷入困境获得他人的帮助时,这种友善的行为是最感动人心的,受助的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这也是人类以及自然界不受阻隔,无界限的、最珍贵的情感交集。

三、积极创设交流平台,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计好一个时间段,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让他们在愉悦轻松、无拘无束的氛围下围绕课文展开话题,教师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本身就是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的一种有效途径。然后教师总结:说的真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感天动地的,文中老狐狸对小狐狸的不离不弃,正像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对我们的不离不弃,所以,首先我们要感恩父母。其次,人类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小动物,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你对它的爱它不会不知道,总有一天它会回报给你。最后要说的是,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善待一切生命,让生命的花朵努力绽放,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精彩。

四、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

课文故事戛然而止,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要捕捉到他们身上被这种情感渲染后欲说不能的火花,布置作文,要求学生以作文、一段话或一句话的形式来想象一下,狐狸一家在做什么,正太郎在做什么。或者当正太郎摔下悬崖,在被救醒前,他会想到什么……这些问题正是教师关注学生阅读感受的一个契机,也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增强了理解力和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里包含了学生的独特性阅读感受,每一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想象也不一样。唯有此,才会让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厚,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更加精彩,个性的阅读才会让整个语文教学生机勃勃。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