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策略

2016-05-30李雷

关键词:策略数学

李雷

摘要:教师认真设计和开展数学课堂操作活动,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从教学设计、学具准备、创设情境、定向指导、活动小结、情感体验、德育渗透等七个方面对有效开展课堂操作活动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59-1

一、成功开展课堂操作活动要做好课前设计

设计课堂操作活动的关键就是要吃透教材、分析学生,紧扣学习内容设计,不可离题万里,不可为活动而操作,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际状态进行设计。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开展测量并计算学校旗杆和大树高度的课堂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充分做好课前活动设计,那么这个操作活动很容易变成一次校园游园或自由活动课。因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操作步骤,使操作活动有计划,有预案,这样的操作活动开展起来就不会是一盘散沙,也不会浪费时间,其效果就在意料之中了。

二、有效开展课堂操作活动要重视学具准备

学具是学生进行课堂操作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具的准备工作。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学具可以由教师课前准备好之外,一般学具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因为学具的准备过程如果需要制作那么也是动手操作过程,学生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会熟悉学具的形状性能,这对学生课堂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还能够加深对学具和学具操作所蕴含的知识的理解。例如,七年级画物体三视图和按照视图摆放几何体的操作活动需要的小正方体,可以提前布置全班每个同学用硬纸板制作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在课堂操作时如果需要量较多时,就可以同座位或小组同学之间把小正方体合并使用。有些同学可能提出购买正方体积木来代替纸板制作学具,虽然积木结实耐用,但是不宜提倡,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对正方体的顶点、棱、面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另外,纸质正方体学具还可用于后续学习《展开与折叠》时的操作活动,积木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

三、活力开展课堂操作活动应创设操作情境

设计课堂操作活动要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最佳的操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课堂才有活力和动力。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上《圆锥的侧面积》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以“冰淇淋蛋筒”包装纸研究为情景的操作活动,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以一系列的问题串,适时点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巧妙引导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思考、去练习,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归纳出计算圆锥测面积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效果。

四、有序开展课堂操作活动要加强定向指导

课堂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取决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和操作活动过程中进行定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课堂操作活动过程中定向指导的常用方式是针对操作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有梯度的“问题串”。教师要通过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操作活动的方向,控制学生操作活动的节奏,不能让学生的操作活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要让师生的语言、思维和感情在操作活动过程之中始终相互交融。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

五、完整开展课堂操作活动要落实活动小结

操作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总结操作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可以借助语言表达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发言同学的叙述,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深度开展课堂操作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操作活动有时是对猜想的验证,有时是对问题的探索,必然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开展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操作成功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也可让这名学生或这个小组给其他同学做示范;在学生操作失败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盲目批评,要加以鼓励和针对性指导。教师应适当及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七、广度开展课堂操作活动应注意寓德于教

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考虑认知因素与能力因素,而且要关注意志因素、情感因素,在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时,还要注意其思想性,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布置学生准备和制作学具时要教育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活动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学具,不能污染环境,等等,以此达到寓德于教的目的。

猜你喜欢

策略数学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们爱数学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可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