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2016-05-30许忠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

许忠

摘 要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国家农业实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探讨了当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以期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财政支持不足、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业利润率偏低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 当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1.1 财政支持比重不足,补贴形式比较单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但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基础条件改善和生产设施投入较大,农业公共财政投入率仍然很低。例如,重庆市2015年农林水支出331.3亿元,仅占重庆GDP(1.57万亿元)的2.1%,又如重庆市2015年公共财政在生产性方面的补贴标准为;6.67 hm2以上种粮大户补助230元/667 m2,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40元/667 m2,农机具补贴率50%,水稻种植大户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0万元的,经立项并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补助6万元,而一个66.67 hm2的种植大户,仅机械设备方面的投入需100万元以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更大,由此可见,财政支持率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来说仍然只是九牛一毛,扶持效果十分有限。同时,补贴结构也不太合理,偏重于按规模补贴、一次性补贴和购置机械装备补贴,不利于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技术改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补贴结构。

1.2 农业生产风险大,保险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利因素将严重波及其他环节,收益风险性很大。例如,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受气候、疫情、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则随市场供需上下波动,不确定因素多,产值难以把控,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会受到重大损失。但我国农业保险刚刚起步,不仅覆盖率低、保险品种少,赔付比率小,而且理赔手续繁琐,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参保热情和动力。

1.3 专业化服务组织少,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调研情况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本身是农民,且发展至今仅有二三年的历程,尽管从长远来看,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但现在时间太短,改变的进程比较缓慢,规模的扩大不过是家庭生产经营的简单复制,仍然局限于自我生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专业化服务组织依然比较分散和薄弱,社会化服务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4 农产品平均利润率低

首先,农业产业链分离的较多,研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且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均。其次,由于品牌培育投入较大,单个经营主体经济实力有限,往往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普通农副产品,导致经营利润低下。

2 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考

2.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财政补贴结构

首先,建立健全财政补贴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补贴资金总额,将财政补贴与经营主体投入资金的比率增加到合理的比率。其次,着力优化财政补贴结构,对经营主体实施全方位补贴,保姆式培育。一是同时补贴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实现产加销均衡发展。二是大力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分工,提高各环节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三是全面落实经营主体投入性补贴,以合理比率补贴经营主体在基础条件改善,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改良,机械装备购置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的投资,推动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发挥财政补贴的引导功能,着力提高农业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风险保险。

2.2 完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

首先,提高农业保险的赔偿率,保障农业经营主体丰产丰收,灾年略有赢余。其次,健全农业保险种类,实施价格、产量、自然灾害等全方位保险和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覆盖。最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细化损失认定标准,规范赔偿各项程序,增强理赔工作效率。

2.3 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新型農业服务体系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分工,努力实现生产资料供给专业化、种养殖技术队伍专业化,疾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组织专业化,产品加工和销售队伍专业化;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通过技术培训、田间科技示范等方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三是加强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技术引进、技术配套、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2.4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首先,大力提倡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副产品品牌质量认证,大力发展名、特、新、优产品品种,走高端农副产品发展道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从单纯的横向开发、扩大经营规模向纵向开发、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同时,做好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与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农业发展局面。最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体验式采摘农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拓展农业发展的功能。

2.5 畅通销售渠道

首先,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流通服务组织,推动销售环节的专业化,提倡经营主体+流通组织紧密合作的产业化模式,合理分配利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其次,加快“三品一标”农副产品市场培育,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管,严厉的执法查处,建立制度完备、信誉卓著,运行规范的高端市场,作为优质农副产品销售的主阵地。

最后,发展产品直供直销,可在城市社区开通直销门店,在农贸市场、菜市场等设置产品直销点,实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市对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最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即时发布农情信息,畅通销售渠道。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主体数量、规模、积极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必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畅通销售渠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促进我国农业早日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永果,谭昕,张晓明.恩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调研[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

[2]罗国莲.苏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要求和培育途径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