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活跃分子——隐喻思维
2016-05-30童冬秀
童冬秀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隐喻思维不但可以活跃词汇教学的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的词汇量如滚雪球一样成倍增加。隐喻作为认知方式,在人类的思维与语言表达中无所不在。本文主要探讨通过隐喻的语义特征,增加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形象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词汇的目的。这将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39-1
一、引言
隐喻指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束定芳,2000)。它的认知基础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即从一个人们相对熟悉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
隐喻对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在于通过概念间的投射,使学生不仅能理解词汇基本含义,还能准确体会词汇和语境不同而形成新的涵义。本文主要探讨通过隐喻的语义特征,增加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形象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词汇的目的。这将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隐喻能力的培养
1.教师隐喻思维,促进词意变通
话题特征会影响隐喻的生成,即越熟悉的话题,大脑就越容易快速而准确地生成隐喻。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隐喻知识时,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为切入点。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LIFE IS A JOURNEY的隐喻概念,然后根据隐喻的系统性特点,鼓励学生试图用描述journey的词汇来描述life。学生就可以用以下动词词组来描述“人生旅程中的种种状态”: start out, take a few wrong turnings, arrive at a crossroads, settle down and stop running, come to the end of road, the jour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estination.
2.注重原型教学,领悟一词多义
教师在新授单词时,一定要围绕着词汇的最基本涵义,进而有选择性地扩展它的隐喻意义。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新授新单词时却大都停留在其指示意义身上,认为扩展隐喻意义浪费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词汇理解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龚玉苗,2006)。将隐喻引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则可引导学生理解最基本的核心词义后,进一步掌握其外延意义、搭配和语用范畴,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语义网络,促进认知迁移,并且能在最经济省力的情况下扩大词汇量。
3.利用语法隐喻,关注词性转换
隐喻中的变化不仅发生在词汇间的概念中,而且也有语法变化,即产生一个由Halliday所创的术语“lexicogrammar(词汇语法)”。Halliday(2008)指出,语言是有层级的,顺序为“语义层(semantics)——词汇语法层(lexicogrammar)——音系层(phonology)”。当一个语义在词汇语法上表现一致时,称之为“一致式(congruent)”,当词汇语法表现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语法隐喻,称之为“隐喻式(metaphorical)”。简言之,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种语法类别或结构代替另一种语法类别或结构,从而达到语言简洁的目的。
4.巧借方位隐喻,攻克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是高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眼中最难掌握的,因为动词看起来可以与任意介词或副词搭配,无法象语法结构一样用逻辑来判断推理。事实上,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和副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源于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如:当教给学生MORE IS UP时,指出up指“向上的方向”,它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如下动词来表现:grow, increase, improve, 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bring up, cheer up, Business is looking up(improving), The wind is picking up(increasing)中相关词汇的含义,它在up最原型意义“上升的趋势”的基础上都可以理解为“增加、增强”的含义。这种基于原型含义基础上理解和记忆动词短语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动词短语的效率。
5.基于语义相似,拓展想象空间
根据隐喻的相似性语义特征,适当地开展词汇的想象有助于学生隐喻能力的发展。如在看图作文中描述各个对象的变化速度时,为了避免单调模糊地描述上升或下降的词汇:go up, go down,教师可以引入概念隐喻理论,如MORE IS (HAPPY) UP, LESS (SAD) IS DOWN,并用一些具体生动的词汇来描述。
6.品读地道语言,感受隐喻魅力
由于高中阶段课业较紧,学生没有多余时间涉猎课外读物,因此,教师需要就地取材,选一些高考真题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短文仔细研读,并引导学生找出隐喻的用法。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的D篇选自《纽约时报》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标题是“Teach the Book, Touch the Heart”。这篇文章中包含很多隐喻,如“Yet, we cannot enrich the minds of our students by testing them on texts that ignore their hearts.”(实体隐喻MINDS ARE CONTAINERS,它可用enrich, fill, empty, broaden等来形容);“Students who came from homes lined with bookshelves.”(语法隐喻);“We are trying to teach students to read increasingly complex texts, not for emotional punch but for text complexity.”(结构隐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语言素材中的隐喻表达式,提高自己的隐喻思维能力,还可鼓励学生多读英文报纸(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y),英语杂志,网上时事资源,如到VOA, BBC, CNN, ABC, NBC, PBS等语言类节目去感受和欣赏真实、地道的语言,从中借鉴其隐喻用法,增强自身对语言的敏感度。
三、结束语
词汇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隐喻思维不但可以活跃词汇教学的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的词汇量如滚雪球一样成倍增加。在尝试隐喻教学时发现,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基于隐喻理解的词汇教学,因为它能创造性地使用词汇,使学生在鲜活的语境下不仅理解一词多义,熟词新意或一词多词性现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产出隐喻词汇,从而加深、扩大对词汇掌握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