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学教育中儒家“和”思想对团队合作的启示

2016-05-30王弘珺田洪艳李质馨徐冶任旷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团队合作儒家思想

王弘珺 田洪艳 李质馨 徐冶 任旷

摘要:团队合作精神现已作为人的品德正在成为人才素质内涵的核心构成,而团队合作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大精神财富,其教育意义及教育价值源远流长。儒家“和”思想倡导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大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关键词:儒家“和”思想 团队合作 医学教育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正如火如荼,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大学课堂。但无论是PBL、CBL,还是MOOC、SPOC,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合作是一切组织成长繁荣的根本。而团队合作的本质正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教育精髓——和。如何将儒家思想的精髓融入到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中值得医学教育者深思和探索。

一、儒家“和”思想的演化及释意

“和”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思想家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和”指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同”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意为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这是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表达了只有矛盾双方共存方能长出万物的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左传·昭公二十年》),认为只有矛盾对立才是相辅的、只有承认不同才是相济的,表达了处理君臣关系的理想状态。

孔子理念中的“和”意为协调矛盾与差异,使之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但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却不必迎合别人口味、苟同于对方。“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儒家思想对“和”的演化及释意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当代人的行事、处世、学习、工作、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儒家“和”思想中蕴含的团队合作理念

团队精神、团队融入及团队合作能力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必备素质。国务院早在1999年即提出高校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理论基础由社会心理学家Morton Deutsch于1949年在比较了合作、竞争与个体三种学习模式异同基础上首次提出,之后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教育过程中。实际上,早在二千多年前儒家“和”的思想中就已闪耀了“团队合作”理念的光辉。

(一)“和”揭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和实生物”告诉我们,单一物质相杂方成万物,即单一物质和万物是相辅相成的,个人成就了群体、群体也离不开个人,提出了“团队”的雏形。儒家思想的传承人荀子提出:……人能群,彼不能群……故人生不能无群(《荀子·王制篇》);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荀子·国富篇》)。荀子从战争角度揭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现今社会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孟子对于团队合作精神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意即丧失团队合作精神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也说明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和”决定了团队成员的差异性

“团队合作”,顾名思义,需要由多个个体共同参与方能构成团队。凡是个体都存在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智商、情商、性格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甚至是彼此对立的、矛盾的。那么,构成一个团队的成员是需要“同”还是需要“异”?儒家的“和”思想已经揭示了答案: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与同异。这就是说,团队其实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它需要不同思想的撞击才能迸发出火花。

(三)“和”蕴含了团队合作的原则性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一》)告诉我们团队合作的一个简单法则:包容互助、合作发展。“和为贵”并非一团和气、和稀泥、附和他人、缺乏原则。“同则不继”“和与同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流”是团队成员在团队里的处世原则:因为团队成员是由文化、背景、性格等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所以首先应该承认矛盾与差异存在的合理性,能够彼此接纳,然后尽量协调矛盾,争取和谐、统一,避免团队稳定性遭受破坏,这就是“和”的理念。“同”只是简单的一致,缺乏创新,这样的团队名存实亡。“和”的团队有如动听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美味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同”的团队有如“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三、儒家“和”思想对大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指导意义

当代大学生最缺失的精神是团队合作精神,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使家长和教师过度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人格的培养,最终导致孩子融入能力的缺失。而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人”,他需要学会融入社会方能被社会所接纳。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儒家“和”思想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大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创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于大学生被未来社会所接纳。

(一)“和”思想帮助建立团队合作学习理念

“和实生物”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方能协调发展。国际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的需要均要求大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精神要在大学生迈出校园之前建立起来。因此,高校及高校教师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团队合作理念。儒家“和”思想可以实现这一历史重任。

(二)“和”思想帮助指导团队合作学习模式

儒家“和”思想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建立团队合作学习理念,更能很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大力深化医学教育改革,MOOC、SPOC、PBL、CBL、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无论哪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和”思想贯穿了各种教育模式,能有效指导医学教育改革。

1.整合课程。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迎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正在以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遵循医学教育规律,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整合课程设置为主线,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完善评价体系为驱动,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基础医学整合课程要求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结合系统模块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特点、基础与临床特点、师资特点、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及科研进展等,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系统整合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6门课程中关于该系统及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内容,系统阐述系统各器官的发生发育、正常结构和功能及病理情况下各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过程中便贯穿了儒家“和”的思想,以“和谐统一”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观念,建立器官系统意识。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基础医学阶段重点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临床医学阶段重点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规模较大教学班重点开展基于团队的学习(TBL)。先进的网络在线教学也冲击着大学校园: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已成为教育新时代的宠儿。但无论何种教育模式均离不开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以竞争为主要途径和目的,这种学习模式会促使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竞争商品,将他人作为竞争对手,将取得成就作为获胜目标,将他人表现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大融通的社会,这种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它需要团队的合作,团队合作可以彰显合作魅力及合作效率。

团队合作精神现已作为人的品德正在成为人才素质内涵的核心构成,而医学对患者的有效救治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儒家“和”思想是高校培养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高等医学教育要以“和”思想理解和谐;以“和”理念鼓励创新;以“和”文化开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贾俊花,石柱君.先秦儒家思想与团队合作精神[J].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08-110.

[2]易亮,曲敏,黄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训练法[J].价值工程,2012,(13):222.

[3]农智杰.“90后”大学新生团队合作精神研究[J].学工视窗,2010,(11)80-81.

[4]Deutsch M.A theory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J].Human Relations,1949,(02):129-152.

猜你喜欢

团队合作儒家思想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企业工作岗位法”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