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课堂重在“五化”

2016-05-30施彩琳薛命芳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翠鸟新常态常态

施彩琳 薛命芳

当今的中国经济正从“高增长”“创奇迹”向“新常态”转型。中国的教育也正从“教知识”“创新意”转向“新常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新在哪里呢?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凸显语文教学的新常态呢?笔者以为,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反复多元的朗读中品味、感悟,在静心阅读中深入思考产生疑问,注重结合生活进行体验,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学习表达。

一、重在朗读多元化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特点,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机会,如个性展示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各有不同,在朗读时也会体现出差异。因此,不必强求学生掌握统一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方式,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的首句是个长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田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确定这个句子的朗读重音,有三种不同的读法。第一种重读名词: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朗读目标指向于景点之多、风格之广;第二种重读形容词性短语: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朗读目标指向于景致之美、姿态之异;而第三种着眼于关联词:有、也有、有、也有,朗读目标兼指前两种。通过多元化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深化朗读的认知,启发求异思维,让读有了更多的“味”。

二、重在质疑常态化

“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就应引导他们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促使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质疑方法,如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课文的关键词句或学习的疑难处,进行质疑。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质疑:1. “可贵”是什么意思?2. 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3. 为什么说这样的沉默是可贵的?又如,教学《赵州桥》,学生读到文中“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段话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精美”这个中心词提出疑问,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 “精美”是什么意思?2. 文中哪些词句体现图案精美?3. 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再如,教学《尊严》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不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个中心句质疑,学生提出了:1. 为什么说“现在什么都没有”?2. 怎么又说是“百分之百是富翁”呢?3. 为什么会成为富翁?4.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然后针对疑问,进行阅读、思考,学生的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三、重在体验生活化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深刻的启迪。如《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儿童扑蝶图。其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这首诗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中没有描绘出的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以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象诗中“儿童”的一系列动作:他手持扇子,快速奔跑追捕上下翻飞的蝴蝶。当蝴蝶落在篱笆上时,他屏息轻步,举扇猛扑。也有的学生想象“儿童”的语言:“看,你往哪里逃!”还有的学生想象“儿童”的神态心理:蝴蝶飞入菜花丛中,黄色的蝴蝶与黄色的菜花没法分辨,儿童止步寻找,一脸的无奈……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此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快、活泼的语气。这样,通过想象,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沟通起来,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库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重在表达个性化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感悟,促成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得到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比如教学《将相和》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可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研读文本,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负荆请罪”这个片段描写虽然简单,但给学生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富有弹性的问题:“当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时,将与相彼此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蔺上卿,我不该那么小心眼,看到您的职位职务比我高就不服气,处处与您做对。今天请您责罚!”有的学生说:“将军快快请起!您骁勇善战,真不愧是一国大将啊!今后我们齐心协力为国家多做贡献。”有的学生说:“将军既然已知错,何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思维获得解放,从中感悟到将相之所以从不和到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文本中人物的爱国精神潜移默化地感动了学生,课堂教学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重在阅读“语用”化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精挑细选的,都不失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文本范例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词的仿用、句的仿造、段的仿写,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翠鸟》,教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整体感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再让学生理出作者描写的顺序,明白作者从上到下依次描述的写法。接着引导学生从“头巾”“外衣”“衬衫”等词语中,弄清作者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抓住“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词语,明确翠鸟的颜色特点;透过“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等描写,体会翠鸟的形态特点。这样潜心会文,学生不但形象感受到翠鸟的活泼机灵与小巧玲珑,又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技巧,此时进行小练笔自然就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融西小学)

猜你喜欢

翠鸟新常态常态
翠鸟
翠鸟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