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疏”代“堵”充分信任

2016-05-30左灿�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寄宿生全班学生聋校

左灿�オ�

[摘要]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教师用“疏”比“堵”更为有效。学校过于封闭化的管理虽然看上去比较省心,但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不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放手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关键词]理解信任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4

当前,我国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在县级城市设有聋校外,绝大多数地区只能在市级或市级以上行政区域才设有聋校。家距学校遥远的聋生的父母,由于经常要接送子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诸多不便。而对于其中家境困难的聋生,上学和回家的路费对他们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我国的绝大多数聋校都实行寄宿制。在聋校,是否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接触校外世界的机会?假如批准学生外出,出现不归或其他意外情况该怎么办?假如出现意外情况,责任谁能承受得起呢?这些都是一直困扰着聋校教育工作者的老问题,也特别考验聋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智慧。

一、以“理解”为沟通桥梁

想起前几年,我校实行的是寄宿生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的休假制度。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寄宿生在学校呆12天才能回一次家。于是,学生想着各种借口,变着各种花样向班主任请假,要求在学习之余的时间里出去校外活动。

笔者那时正担任八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竟没有出现过类似上面的不良现象。倒不是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觉悟有多么高。其实班里也有两三个所谓的“老油条”,不爱学习,贪玩,又正值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没让笔者少操心。现在细想起来,这个班那时“风平浪静”,应该是笔者当时的一些做法比较符合“民意”吧。

从观念上讲,笔者是不反对学生请假的,因为笔者自己也有过在校住宿的经历。记得笔者读高中时,学校实行的是半封闭式管理。到了高三,因为周末要补课,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那时笔者是很渴望自由的。但是教师又不让我们随便到学校外面去,除非是很特殊的情况,一般我们是不能向班主任请假的。所以,在那年里,笔者竟也有过一次爬学校大门的“壮举”。想想那时的自己,一个女学生,一个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现在自己已为人师表,看看眼前的学生,难保不会像自己当年一样,会有些惊人的举措。所以,对于学生想出去“透透气”的想法,笔者是理解和支持的。

二、以“约定”为互信基础

当然,学生请假外出,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教师和学校需要承担很大责任。那如何既满足学生请假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外出活动的安全呢?他们请假的时候,笔者不会像有的班主任那样,一定问学生去校外干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会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讲给父母或者教师听的,他们心底或许有一些自认为是秘密的东西,是不能随便说给别人的。所以,笔者不会以审问的口气打探他们请假的理由,但是会和他们有个约定。

就学生周末请假外出,笔者召集全班学生开会,集中讨论制定规则。如果某个学生没有按请假条上写的时间按时返校,班委会会酌情取消他以后请假的机会。另外,班级分了小组,万一小组中有人违反请假制度,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牵连。刚开始,笔者还很担心学生会出问题。谁知,一直到了他们九年级初中毕业了,两年里全班学生都没有出现过和请假有关的违纪事件。

三、以“疏导”为工作准则

“疏”比“堵”更为有效,“挖渠”往往比“造堤筑坝”更能缓解师生关系,疏导学生的对立情绪,在学生不察觉的情况下解决好问题。未成年的他们虽然渴望探寻外面的世界,但是因为“河道顺畅”,他们的好奇心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因而对于大人们的意见更容易接受。当他们逐渐发现教师的看法和做法的确有道理时,他们遇到不能分辨对错的事情时,就会开始以这些看法为基准,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未成年人,虽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也会常常犯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犯过错误就不信任他们。只要他们犯的错误属于无心之过、无知之过,未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教师都应该宽容和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对于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学校过于封闭化的管理虽然看上去比较省心,但其实并不利于他们成长,更不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一捧沙土,手捂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世界那么大,让学生去看看。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寄宿生全班学生聋校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利息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