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6-05-30刘淑娟刘建中
刘淑娟 刘建中
作者简介:刘淑娟(1977-),女,湖南永州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部副主任,法学副教授,高校管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研究。
刘建中(1981-),男,湖南衡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因为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脑、智能手机的其他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高校校园中日益得到普及,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同时注意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变化,以积极的姿态进行自我调整,网络资源平台搭建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新媒体视域下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学生群体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60-02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呈现出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进步。我们应该认识到:“新媒体”这一概念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本质上讲更是处在历史范畴之内,新是相比于旧而说,表示着新生的力量,但是又不排斥旧有的力量。对于现今大众传媒而言,新媒体侧重于应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并辅助以无线宽带、卫星网络等传播途径,虚拟社区、博客、微信、电子邮箱等均可以被涵盖在内。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播者和接受者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特征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一、新媒体视域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机遇
(一)沟通更加方便
新媒体是开放性更强、信息量更大的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之内,能够达到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沟通效果,无论是QQ、微信还是微博,都能满足公开的或者私人的沟通要求。大学生借助电子设备载体,能够随时了解新闻信息,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这种便捷性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无疑是有帮助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其功能的合理发挥,达到教育与交流的效果。
(二)方法更受欢迎
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容易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新媒体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结合起来,再现生动信息;二是新媒体的使用资费更低,也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借助不同平台第一时间呈现信息。基于这两个原因,把新媒体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将会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三)利于自我管理
利用新媒体平台,首先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基于新媒体的各种类型主题活动,一方面可以展现出学生教育工作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良好的宣传引领功能,让学生周围迅速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氛围。其次,借助同学组织的微博、微信群、QQ群等形式,所有受教育个体在经过申请之后都可以成为班级甚至学校群体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从而进入到组织事务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上面提到的办法,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的实现对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是极有帮助的。
二、新媒体视域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挑战
很显然,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受高校学生的热爱,所以其应用也相对广泛,已经变成学生取得信息、进行交流的重点手段,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挑战同样不容小视。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殊化
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对于微博、博客、微信一类的新兴媒体报以很高的关注度,而观察各类新媒体在我们国家历年来的发展变化能够了解到,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带动主流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对于思政教育人员而言,同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是,在新媒体中易于存在不太和谐的观念和现象,比如借助网络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或者是发布一些反国家的言论等。大学生自制力不完善、社会经验少,这些信息和言论对于大学生来讲易于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受到阻碍。
(二)新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媒体在视觉表现方面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毫无疑问,过分沉迷其中会造成学习和生活的失衡,从而导致人际交往障碍一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因为新媒体往往同虚拟性相伴,大学生能够借助虚拟身份与人进行交流,这种虚拟化的特点对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尤其巨大,使之耽于其中、难以自拔。然而网络毕竟不能够等同于现实,新媒体和现实的反差是天然存在的,这会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大,而不是从中得到缓解,该问题值得思政教育工作者深思。
(三)新媒体对诚信观念的影响
新媒体多具有虚拟性特点,借助新媒体进行交流的学生能够随意发布信息,而且信息可以迅速得到传播,这些特点的存在让学生的交流随意信大大增强,轻易承诺一些难于兑现的话语,长期保存这样的习惯会让一些心怀侥幸的人走入网络犯罪的陷阱。从另一方面看,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在现实中也会因为它的影响而导致交往的表面化,轻视对于责任感的追求,这也是思政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新媒体视域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增长策略
将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多媒体信息资源长处发挥出来,能够带动虚拟社会网络向教育辅助功能转化。因为多媒体视域下的移动互联网等交流形式不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信息呈现形式也更富多元化特点,若想把握这种机遇,并剔除相应的挑战,从而完成学生实践思政理论课内容的要求,则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谋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媒体视域下,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多元,信息来源的途径也更加多元,这种方便性让教师的传统信息传递中心地位受到影响,因为网络媒体所呈现出的巨大功能作用,更能体现出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教师已经难以成为信息的完全占有者,所以放下身段的平等交流成为必然。在新媒体视域下,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可以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角色转变,首先是对自主学习内容加以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增加专题教学分量;其次,教师应当对自主学习的情境加以研究,认真分析知识获取同知识搜索的关系,以“少讲、精讲”替代“多讲、全讲”,把更充裕的时间还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知识时,即可以在每节课前使学生分别讲述近期国内及国际出现的时事热点,教师则因势利导,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再者,教师还需要将自主学习指导工作做好,对于一名合格教师来讲,告诉学生思政理论内容不如给学生指引正确的研究方向,让其产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比如在接触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有关内容时,教师即应当将教学重点置于使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哪些努力。第四,教师还应当考虑教学场地的转变,不能仅仅将场地局限在课堂以内,而是要把校内甚至校外的一切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参考本校优势,带领学生进行革命遗址参观活动,感受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等。最后,为了增强思政理论课在实践中的文化传承水平,教师还要考虑拓宽思政理论内容,用专题的办法给学生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使之成为支持思政实践的一部分。
(二)谋求网络资源平台的支持
首先应当考虑构建形成新媒体资源平台,近些年来,新媒体所造成的信息网络连通特色,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影响着教、学双方,这种连通特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极强的发挥空间,其中如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即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传播,让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都迅速结合起来,给决策指向带来了微妙的影响。鉴于信息网络的发展,更加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在思政理论课实践中的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考虑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做出努力,积极采取各种前沿的数据挖掘信息技术,从而形成更具针对性、覆盖面更广的思政实践操作平台,并且使平台处在规范统一的管理之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构建形成新媒体资源平台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政资源的顶层设计,借助专家智库的帮助,达到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理的效果,从而使网络时代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更高的信息化水平。其次需要借助新媒体达到工作全覆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为了满足思政理论课走向学生切身实践,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手段,促进那些兴趣爱好相接近的学生形成多媒体虚拟环境下的社团组织,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形成特定功能的微博微信组群,以方便互相的交流学习,这种灵活便捷的方式,能够从细微处渗入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除此以外,设计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手机客户端,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还可以帮助学生接受必要的时政信息宣传,使其思想始终同时代脉络相统一。
(三)谋求科学考核体系的支持
所有的课程深入改革,最终都要借助课程评价加以评判,从而了解真实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科学考核体系的形成是学生思政理论课进行实践的重要持续动力之一。对于应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测评方法,国内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的论断,笔者考虑,使思政理论课实践得到准确考核应当注意几个环节,即评价标准是否做到客观、评价主体是否表现多元,以及评价手段是否灵活多样。首先,评价标准应当是客观的,理论的实践主观性较强,不容易用传统的考试形式进行效果衡量,所以需要强调形成基于创新能力目标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注意到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注意到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根基树立,比如接触到“自然辩证法概论”有关知识时,即可以要求学生提交以新媒体为形式的作业,对自然辩证法进行详细论述。其次,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化的,不但任课教师要评价,学生也要自主评价,大家可以共同研究形成专门的考评委员会,其中教师发挥的应该是主导性作用,即在方向与内容两个方面达到评价的引导效果,保证评价标准与评价尺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评价可以采取共同评分取平均分的办法,更容易受到学生的信服。最后,评价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应当将新媒体资源的平台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评价,也可以把评价过程转移到校园网络平台中去,借助文字书写、视频演讲、成果展览等多种手段展示自己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方面的成绩。
总结
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新媒体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讲,需要紧随时代潮流,注意其中隐含的机遇和挑战,将教育理念更新与新媒体的更新结合起来,用自身素质的提升为依托,促进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稳步提升,具体可以采取网络资源平台挖掘、公共信息网络应用等办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教改委托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湘外经院教字2015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邵雅丽.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2.
[2]周冬根.新媒体环境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与策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魏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03.
[4]宋泽莲.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刘佳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6,01.
[6]蓝茵茵.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角色及应用探索——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1.
[7]卫晓溪.“互联网+”思政课: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