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6-05-30顾慧童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习惯课程标准

顾慧童

摘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除了应从教学学、心理学理论出发,认识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作用,还应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大方面入手,分别探究各个方面的小学生需养成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裨益于当前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课程标准;小学生

一、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理论依据

1.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权威性定义,但是一些学者有自己的阐释:周庆元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训练形成的反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心理倾向。”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语文学习习惯需要经过长时间分训练、培养才能形成。他的外在表现具体是体现在一个人的行动上的,而支配这种行动的是内在的已经自动化、固定化的心理倾向。

2.心理学中的理论依据

在心理学范畴中,将“习惯”定义为:“通过学习获得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良好联结,代表了个体人格的稳定方面。”19世纪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行为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也证明了习惯的养成是靠长期的条件反射。斯金纳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人类大多数习惯形成基础的学习形式,即动物和人类往往会重复产生愉快结果的行为,抑制导致不愉快结果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物”、“惩罚物”等概念。对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所启发。

3.教育学中的理论依据

《汉书·贾谊传》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提出了“朱子读书法”。元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记载:“读书六法: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说的就是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奠基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论述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有许多关于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论述。在第一部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说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第二部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的第四条,也说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目标。

二、应当培养小学生哪些具体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当今时代,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速度加快。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第一学段的小学生语言习惯还没有形成,此时规范他们的普通话是最好的时机。以便于他们今后在工作、学习中便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叶圣陶说:“语文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语言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语文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普通话标准与否。如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普及普通话考级制度。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习有很大益处。

2.养成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益处不言而喻。只有学会阅读、善于阅读才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展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性。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情世态、内心情感、语言知识等内涵。因此,让学生积累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文学常识,优美词句十分必要。这样做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内心情感,完善人格。

3.养成善于与人交流,说话流畅得体的习惯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转型飞速发展的时代,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善于与人交流、说话的人往往能占更多的优势和资源。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研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因此少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沟通与表达,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表达沟通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4]张隆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5]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社,2012.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学习习惯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