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阅读之根的智慧
2016-05-30范明刚
范明刚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愉悦的享受,更是生命成长的一种必然的需求。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一棵大树要汲取大地的营养一样,唯有阅读之根深,方能叶茂至参天,这是我们需要用一生来修炼的事情。
一、阅读应持之以恒
我最初的阅读兴趣,还是萌发于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刚学完汉语拼音,我对语文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着了魔,多想像老师那样将课文读出优美的音韵。更令我难忘的是,每逢周末,我都闹着要到姥爷家去听广播,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和单田芳的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那个时候的茶余饭后,听一段评书便是绝佳的享受。广播中艺术表演家的声音浑厚、婉转,如同天籁之音,给人以酣畅淋漓的快感。听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古战场,除暴安良,精忠报国。读二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了同学父亲的《呼家将演义》《水浒传》,从此迈入了课外阅读的大门。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阅读兴趣是来自于语文老师的朗读及评书的那些天籁之音。
由于工作的繁杂与学习生活的紧张,可能会遇到各种延迟阅读进程的问题。这种时候,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精神品质激励着我,我像蚂蚁啃骨头、储备粮食一样以图书为食粮,摘抄好词好句,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思想。从上高中起,我就在外套内缝制了两个口袋,左边的口袋刚好能装下一本书,右边的口袋里装着一个记录本和一支笔。每次等车、排队乃至于如厕的时候,都是我可利用的宝贵时间。正是利用了点滴的碎片时间,我阅读了《人生》《张爱玲文集》《他们》《现代人》等书籍,在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中感受人生的跌宕起伏,同时也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阅读应沟通交流
伴随着阅读的脚步,我个人的成长步入了快车道,从山区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教导主任、校长,到目前担任市直学校的教科室副主任。工作的需要促使我对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校长专业化、教育策划开展系列化的研究。我认为,所谓的专业化的阅读,就是聚焦某一专题开展阅读,这样的阅读更加实用。于是,我阅读了《给教育一点形而上的关怀》等教育哲学书籍,阅读了《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班级管理书刊,阅读了《科学,科学》、美国学者编著的《新小学科学教育》等科学教育书籍,阅读了《教育策划的智慧运作》《学校管理探讨》等学校管理类书籍,阅读了《有效教学十讲》《高效课堂22讲》等课堂教学研究书籍……
在专业阅读过程中,我借助跟踪式读书法,常年搜索、学习小学科学名师路培琦、章鼎儿、曾宝俊等名师的课堂实录与论文,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借助于专题式读书法,研究了我国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动态,对优质学校建设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借助于经典式读书法,拜杜威、陶行知、朱永新为师,研读他们的经典名著,提高了理论研究的水平;借助于对比式读书法,一步步寻找教育理论的空白点,为教育写作找到了突破口;借助于反刍式读书法,反复咀嚼诸如杜威《思维与教学》中经典的观点与教育的哲理;借助于批注式读书法,在一本本书上批注了思考的火花;借助于沉浸式读书法,沉浸于书中的教育情境,反思着自我的教育行为。
我们在阅读中既应寻找同一纬度的人交流思想,更要听取不同观点者的批判,汲取彼此的成长智慧。作为一名科学兼职教研员,我曾经在市科学专业阅读交流会上畅谈阅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者萨玛·沃泽曼、乔治·伊芙妮所著的《新小学科学教育》的体会,提炼出小学科学教育的五大密码:珍视学生暴露出的错误并顺势而导才能凸显科学探究的价值;紧扣科学探究的本质开展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思维碰撞、多元互动的思维场是提高学生思维技巧能力的载体;科学游戏是科学探究经验生成的第一阶段和必经途径;基于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我还曾经在网易、新思考网、新浪、教育1+1网等博客发布自己写的文章,还曾担任国培小学科学课程专家团队成员,在网上为四川省、辽宁省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答疑解惑,也曾应邀赴北京、内蒙古、河南、山西、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市进行学校文化策划与交流。每次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洗涤,都是一次成长状态的调整,都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回忆,都是一种教育激情的传递。很多时候,圈子决定了你的视野,决定了你所能掌控的资源与思想的疆域。
三、阅读应追求知行合一
涵养阅读之根,需要如陶行知先生一样追求知行合一,用阅读中获得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记得有一次参加优质课比赛活动,我运用所学习到的科学教学理论,创新设计了“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为学生营造了感知与体验的机会,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历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个人成长方面,我结合阅读体会,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找出自己存在的学科素养不足、知识不成体系、能力不成体系等问题,为自己建构了这样一种成长的模型:风格成熟(大气灵动,沉稳睿智)、个性张扬(语言、教态、思维彰显魅力)、课堂精彩(促进学生思考的智力挑战性活动)、著书立说(成体系的科学教育观点与思想)的优秀科学教师。也就是说,“读书+反思+实践+写作”将成为我构建专业成长模型的路径。正是知行合一式的阅读,为我积累了应时而需的教育智慧,帮我一次次度过教育的难关,实现了自我教育生活的品质提升。
从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我就如智者般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渴望在阅读之后,更多地生发自己的观点,以求捍卫自己的话语权。我的阅读主张是:一位教师如果不能自觉地思考教育、研究教育、探寻教育的真谛,就沦为了知识的传声筒,仅仅是个知识的搬运工。真正的阅读,应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个人要沉浸进去,而后从中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及思维方式,以自我的方式来解读某本书的核心主旨,最后在阅读中激荡出自己内在的教育思考与观点,以文字为口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感觉每次读书,都能激活自己的思维,灵感如泉水喷涌,我马上用文字固化在纸上,发表在教育期刊杂志上。
爱阅读的人是快乐的,是幸福的,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将自己阅读的幸福与快乐如同蒲公英传播种子一样播撒阅读的种子。无论是业已成名的朱永新老师,还是正走向教育大家的教育行者们,亦还是所有热爱读书的教育同仁们,都在默默地传播着阅读的种子。
回忆我的阅读史,我对阅读心存感恩,阅读是一种最美的姿态。正是阅读,让我的成长踏上了快车道,昔日的农村山区教师已然成为泰山名师;正是阅读,让我对人间善恶有了清醒的认识,涵养了我的悲悯情怀;正是阅读,让我突破时空的限制结识了一位位智者、勇者与信者,高山仰止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正是阅读,让我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我,荡涤自我的心灵,建构自我成长的模型,向着最好的自我走去;正是阅读,让我远离尘世间的喧嚣,沉浸在一个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中独善其身;正是阅读,让我得以文思泉涌,以笔为舌,著书立说,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愿在阅读中积淀自己的教育思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将阅读的种子播撒给身边所有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本专题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