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16-05-30范佳丽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

范佳丽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注重多学科渗透为构建高效课堂添彩。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教法。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即备课要高效。历史教学高效的备课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科的知识教学改变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从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因材施教”,把课程的标准、教材、参考书目等资料作为教学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还应该了解学生情况,发展学生个性,突出主体优势,只有学生主动进步和学习,才能开展高效的课堂教育。

一、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们的情绪悄悄被点燃。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交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艺术情境等几方面入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出示漫画:落后就要挨打。由此图引发学生联想、讨论图中被打者代表哪个国家?打人者又代表哪个国家?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故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

三、优化教学内容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究竟讲什么”的强烈好奇心。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它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所以,在导入环节,电教媒体选择得好,对于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将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调活课堂,能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介入到教学领域,特别是给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节课时,通过播放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的录像片来导入新课,当时,学生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解放了的人民群众欢庆胜利时,无不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欣鼓舞。良好的开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为成功讲解下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并且激起学生强烈的求学欲望,因而很快进入了学习情景。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巧妙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谈。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和利用好电教多媒体,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我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节课时,为突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领学生观看《百色起义》、《地道战》和《大决战》等战争影片的剪辑带,使学生明白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就不可能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党的领导、人民军队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以及指导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