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2016-05-30王大英
王大英
摘 要 调查显示,水稻稻瘟病不仅影响水稻的常量与水稻的米质,而且还对水稻种植业产生极大的危害。可见,当前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原因分析;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1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
水稻稻瘟病属于一种真菌病害,是由半知菌引起的,其病菌主要出现在病谷,病稻草以及稻桩上,这些病菌往往成为来年诱发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从整体上看,水稻稻瘟病菌丝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 ℃,当水稻播种后,遇到适宜的温度,这些带菌的种子便会得到萌发,形成苗瘟[1]。大竹县周家镇农村雨后的湿度比较大,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稻草与带菌的秧苗会产生大量的水分,而这些水分子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随大气流、水流以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到大田后形成叶瘟。如若病叶上的病斑再产生分生孢子,那么这些孢子极有可能会向四周传播,形成一定的再侵染源,进而会造成大面积的叶瘟以及穗茎瘟,如若大面积的叶瘟与穗茎瘟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那么既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流行成灾。周家镇农村耕地的面积大致有0.2万hm2,其中稻田的面积最大,大致有0.12万hm2,可见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生产是占绝对优势的,如若农村一旦发生了稻瘟病,那么周家镇的农业将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2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
2.1 菌源充足
本地除2013年有稍大面积稻瘟病发生外,近十几年几乎没有发生超过10%以上的稻瘟病,但相对其他病虫害来说,每年发生的零星稻瘟病带来的损失比例稍重些[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稻稻瘟病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了病菌的频繁侵染;同时,也为后期穗茎瘟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由此可见,菌源充足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对稻瘟病的防治不到位
从整体上看,水稻稻瘟病的出现与防治措施不到位有必然的联系,集中表现在群众普遍缺乏防治意识与防治习惯,往往是稻瘟病出现时,才能够意识到此病害的危害性。周家镇鉴于2013年稻瘟病发生的大态势,动员各部门及各村对稻瘟病的防治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然而由于稻瘟病并不是每年都发生,部分群众对此病害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很多情况下缺乏主动预防的习惯。一些农药经营处也没有预防稻瘟病的相关药剂,因而当农村出现水稻稻瘟病时,很多群众不能够及时的用药进行预防,导致稻瘟病越来越严重。
此外,可以发现水稻种植处,往往伴随有持续的阴雨天气,阴雨天气的出现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质量。而且持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影响农药的适时用药,如若用药后,出现阴雨天气,那么受雨水的冲刷,药剂会随雨水流走,那么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会大大降低。
2.3 易感病生育期长
从整体上看,水稻稻瘟病的生育期参差不齐,孕穗破口期长,易感病生育期也会拉长,那么易感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研究调查显示,同一块水稻孕穗破口期拉长,那么常年水稻孕穗破口的时间大致在7 d左右,这一时间段,水稻易感病的生育期也会增加。周家镇大多数村属于水稻孕穗破口期间隔时间较长的地区,而且水稻的品种多,不仅有常规的水稻,而且还有杂交水稻,水稻品种之多,这也是加剧水稻易感病的原因之一。
3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农业措施
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当前农业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减轻水稻稻瘟病的影响,水稻种植户应不种植高感的品种,如“华梗7号”“丰两优香1号”等品种。水稻种植户在对稻田护理时,不应用发病区的稻草覆盖稻田或者捆扎秧苗,以此来强化水稻生长的质量。对水稻进行灌溉时,应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不能够长时期的进行灌溉,应保持稻田处的干湿交替,在降低稻田湿度的同时,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瘟病发生的概率[3]。相关的水稻种植户还应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少感染源的侵入。水稻生长过程中,还应注重化肥的使用,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应尽可能的少施氮肥,多施磷肥与钾肥,以此来提高水稻的抗逆力,减轻水稻发病的概率。
3.2 组织措施
水稻稻瘟病出现的原因除了气候与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在水稻稻瘟病防治的过程中,还应强化其组织措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如若遇到稻瘟病严重的情况,相关的领导干部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到田间进行指导,给农户提出相应的防治意见,确保水稻的产量及稻米的质量。水稻种植区还应积极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及植保机防队等专业化的组织,积极引进先进的植保机械来确保水稻的质量。水稻种植区还应实施专业化的统防措施,推广大面积的种植,以充分发挥经济、高效以及快捷的防治特点。水稻的生长期有限,往往春夏季是其生长期,秋冬季是稻田的休耕期,休耕期间,种植户应耕种一些油菜、小麦或者蔬菜,使稻田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这些作物的种植,不仅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而且还能够疏松土质,使之后水稻的生长更加旺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加。
3.3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全镇农村的人口总数为3.9万多人,大部分人口都种植水稻,可见加强周家镇农村农民的培训力度是至关重要的。请相关的农业专家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农村人民以及农村科技人员对水稻稻瘟病的认识,只有认识了此种病害的危害性,才会对此病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水稻种植户应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将稻瘟病列为重点的防控对象。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人员深入基层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此外,还应建立一些示范基地,鼓励广大的农民来此学习和参观,从整体上提高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水平。
4 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危害性极强的一种稻病,它的出现会导致水稻产量的降低,对稻瘟病出现原因的分析在当前已显得至关重要。新形势下,提出了多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策略,相信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会取得新的进展与成果。
参考文献
[1]迟莉.水稻稻瘟病拮抗菌筛选及施用后对水稻植株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5).
[2]崔贵军.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报告[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3]王彩红.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