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

2016-05-30

吉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及《分工意见》两个文件的部署,省率先办对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进一步明确今年委内处(室)单位贯彻落实《规划》任务分工,做好今年工作安排,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推进三个落实和六方面工作,确保《规划》实施起好步、开好局。隋忠诚副省长对今年的工作安排给予充分肯定,做出重要批示:好,计划很好,关键是要一项一项抓实,省农委以后的中心工作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落实,确保率先实现目标。要有标志性。

按照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扎实推进规划中的20项重点任务是启动规划实施的关键。省率先办对谋划推动20项重点任务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总结推广规模经营新模式。制定规范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集中集成使用政策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总结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互换并地等规模经营主推模式和私人订制、休闲种植、体验采摘等经营模式,并在14个县(市)开展各类模式或案例推广试点。二是开展全口径的规模经营主体调查统计和基础信息采集、登记。三是完成1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工作。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开展产业项目包装,打造工商资本进入和落地的载体。举办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展洽会。

(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好普惠制、敞开式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是扶持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2016年率先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113个乡镇建设,计划每个乡镇扶持一个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三是落实2016年保护性耕作面积300万亩。四是深入实施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生产环节,探索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五是开展农机金融租赁试点。

(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经前期工作,今年调减300万亩籽粒玉米的任务基本落实,调减工作任务已经分解下达。下一步工作是做好统计调度和跟踪服务,确保调减籽粒玉米工作落实好。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在省长亲自协调指挥下,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安排已全部落实,按照“五个集中”要求,在14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9万亩,大体上就是水田和旱田各100万亩。省农委与其它四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2016年高标准农田整合建设方案。今年6月份我们将开始实施2017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协调省直有关等部门继续按照“五个集中”的要求做好明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安排。

(五)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一是抓好22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继续实施34个县(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完成小水电发电15亿千瓦时。二是科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对全省应急抗旱水源井进行大排查,最大可能多拦蓄桃花水。继续实行防汛检查负责制,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防汛预案,加强实物储备。三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水利支撑,支持旱改水70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1万亩。四是深化小型水库、农田水利、水权水市场、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水利行政审批制度等水利改革。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五是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实现水产品产量20万吨。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六)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一是实施标准化养殖、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统筹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20万吨、116万吨和58万吨,产值达到1400亿元。二是突出抓好无疫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全省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评估认证。三是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建设,突出抓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和梅花鹿6条产业链。深入实施“草变肉”工程,稳步推进粮改饲,抓好秸秆粗饲料开发。加快发展鹿、兔、蜂和貂、狐、貉等特色畜牧业。四是加快发展畜禽种业,引進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原种猪,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原种牛,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杜泊羊等原种羊,爱拔益加祖代肉种鸡。加快培育东辽黑猪、精气神山黑猪、长白山黑牛、肉用草原红牛具有吉林特色的畜禽新品种。

(七)发展壮大园艺特产业。一是做优棚膜蔬菜产业。推进棚室集中连片开发,新建和改造棚室5万亩,建设棚膜园区30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0个以上。二是做强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量达到120万吨。建设黑木耳、香菇、草腐菌三条产业带。建设敦化秋梨沟黑木耳、梅河口山城镇香菇等15个标准化园区。三是做大人参产业。建设6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9个非林地种植示范基地,建设40个“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吸纳企业加入“长白山人参”品牌,升级完善“长白山人参”品牌专卖店8个以上。四是抓好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作物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万亩以上。扶持引导雁鸣湖种业等龙头企业扩大脱毒种薯繁育面积,力争达到5万亩。进一步扩大花生、红椒、杂粮杂豆种植规模。

(八)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去年以来,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今年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上项目招投资。围绕我省粮食、畜禽、特产三大主导产业谋划重大项目。二是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以玉米生化、农作物秸秆利用、功能性保健食品等为重点,设计、收集、整理项目包建立项目库,完成100个以上的大项目设计和储备工作。三是开展项目对接活动。举办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对接活动,搭建科企间、银企间、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四是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投入补助项目资金解决产后马铃薯、果疏以及特产品等为重点储存问题,主要投入覆盖全省15个县(市、区)。

(九)加快建设现代种业。一是进一步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品种侵权套牌等违法行为和非法扩散转基因种子行为,开展省际间联合执法、跨部门的联合执法,突出抓好种子集中交易大市场监管。二是改进品种审定工作。完善品种审定委员专家库,重新调整实验点布局,完善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三是强化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南繁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五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我省现代种业提升扶持资金,加强育种基地创新项目建设和品种试验审定、鉴定项目的建设。

(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续扩建物联网应用示范点51个,建设与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涉农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系统。二是抓好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升级改造,对12316、12582专家队伍进行整合和重新聘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易农宝手机客户端、农民钱包等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项目的应用。到2016年底,易农宝手机客户端用户突破30万户。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及服务网络。三是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电商网店)1000家,使我省标准化信息服务站(电商网店)达到3800家。遴选优秀种子、农药、化肥等企业各5家进驻开犁电商平台。建设好淘宝吉林馆、京东特色吉林馆,探索与中通快递合作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四是推动农业大数据建设。

(十一)增强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一是集成研发14项农业重大或关键技术。集成研发秸秆还田培肥、玉米一增双节高产高效栽培、优良食味稻和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及配套生产、大豆节本增效综合生产、棚室蔬菜标准化生产等5项重大技术。集成研发主要病虫害航化防控、玉米半干旱区水肥一体化、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米豆轮作高产栽培、脱毒马铃薯栽培、花生丰产栽培、绿豆丰产栽培、长白山人参质量安全生产等9项关键技术。二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集成研发和示范推广。抓好玉米规模化新技术集成创新、温室和塑料大棚及其配套机械设备标准化建设、水稻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三是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发布推介吉林省2016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设县级试验示范基地120个以上,乡级示范基地200个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000户以上。

(十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其中,14个县(市、区)比例不低于总数的70%。一是创新提升培训管理。依托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依托现代化龙头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依托实训基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培训。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二是调整课程设置和师资库。课程区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产业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在1~2个县(市)开展试点。培训授课教师不少于600人。三是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试点。四是组织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全省计划开展9个类别,33个专项培训,培训基层干部、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大户等69.3万人。

(十三)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研究起草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服务的资质标准。二是开展社会化服务需求与供给调查。对社会服务组织进行全面登记、备案。三是积极做好社会化服务对接。针对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四是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重点是1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中央全程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专项资金,围绕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确定购买服务的种类、项目。五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每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至少要启动2个试点,对农资采购、农机作业及维护、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污染防治等内容,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十四)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集约化天气预报预警综合平台业务化运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标准化率达50%,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标准化作业站乡镇覆盖率达50%,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装备达50%。推进雷达监测网建设,更新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提升气象信息传输网络传输能力。二是推进精准化农业与生态气象预报预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改进我省新一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发展松辽流域气象预报业务,建立松辽流域洪水径流预报模型,推进气象业务集约化,建立现代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综合业务平台,建立农业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系统。三是推进粮食生產气象保障平台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启动全省农业气象服务综合共享平台建设。四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标准化作业站建设,新建和改建300个,配备新型智能化火箭221套,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标准化作业站监控指挥平台200个(站)、无线通信指挥传输系统300个(站),完成长春区域飞机作业保障基地工程建设。

(十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制定36项地方标准。力争2016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200个。建设10个有规模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基地,培育20个“三品一标”龙头企业,打造10个“三品一标”品牌,新建1~2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与全省食品药品可追溯监管平台实现对接。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到2016年底,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均单独设置或挂牌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积极改造升级吉林市等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四是开展监管模式探索与监管机制建立。抓好敦化市、榆树市、公主岭市3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抓好长春市九台区、德惠市等10个县(市、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选择磐石市、梨树县等8个县(市)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县。

(十六)加强市场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编制印发《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部省共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启动梅河口果仁市场、洮南杂粮杂豆市场等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启动农安县哈拉海“三辣”市场、公主岭怀德油豆角市场等5个左右田头市场建设。二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研究编制《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研究制定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目录管理办法。启动洮南绿豆、扶余四粒红花生两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搞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创新第十四届中国农交会组展参展工作。筹划办好第十五届长春农博会。筹划举办“首届中国长春·京东农产品博览交易会。

(十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建设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14个农业示范区率先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分支机构,并尽快开展业务。二是组织开展好人民银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快组织实施12个试点。三是进一步扩大农业银行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把14个示范县(市)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多渠道解决规模经营主体金融需求问题。四是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300万元,专项用于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五是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高玉米和水稻的保障水平,分别提高到4200元/公顷、5200元/公顷,较目前分别提高1200元/公顷;大豆、花生、葵花籽的保障水平分别提高到3000元/公顷、2500元/公顷、2500元/公顷,较目前分别提高500元/公顷。同时,减少产粮大县财政补贴比例。

(十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提高我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制定下发吉林省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与省旅游局联合在我省启动开展“吉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创建2个示范县、3~5个示范点,培育评选出“2016年吉林最美休闲乡村”20个。开展吉林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建立我省农业文化遗产储备库。二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总结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或资产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行模式、方式和途径。研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用好8000万元农业产业化贴息资金,争取拉动金融部门固定资产贷款30亿元以上。加强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有效对接,争取基金支持。启动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00个,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

(十九)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推进新一轮435个重点村建设,做好2016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建设。搞好435个重点村建设规划。二是完善提升500个新农村建设点,评定的108个美丽乡村。建立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机制,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日常保洁制度,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三是推进80个新农村大的片区建设,集中连片建设的行政村达到400个。四是创建150个宜居宜业、美丽生态、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使全省美麗乡村总量达到258个。打造美丽庭院5万户、干净人家20万户。五是推进24个县(市、区)整县美化。美化自然村2000个,自然屯7000个,打造花海旅游基地30个,美化农村公路10000公里。

(二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14个县(市、区)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8%以下。全省增施有机肥1000万亩,秸秆还田300万亩,水肥一体化10万亩,高效缓控释肥300万亩,中微量肥料20万亩。二是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对14个县(市、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力度,逐步淘汰使用高毒农药。建立26个国家级省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三是抓好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膜使用监管,坚决杜绝超薄地膜使用。在4个县(市)开展农用地膜回收项目建设。新增地膜回收网点20个,新增地膜加工能力1800吨,新增地膜回收面积50万亩。四是加强循环农业建设。在14个县(市、区)大力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示范。开展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示范、清洁生产养殖示范。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设立13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在4个县的15个地膜残留监测国控点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六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采集506个农产品样品,监测区域约2024万亩耕地。(省农委发展计划处供稿)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