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成资源为语文课堂添“景”

2016-05-30谢廷凯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阅读体验生成性

谢廷凯

摘要: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捕捉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判断、甄别、整合,顺学而导,顺学施教,真正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生成性;核心素养;质疑;意外生成;个性阅读;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83-02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捕捉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判断、甄别、整合,顺学而导,顺学施教,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预设的目标、计划的限制,因势诱导,真正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抓住“意外的通道”,捕捉“美丽的风景”,运用教学睿智,采取科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课堂充满活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在质疑中生“景”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一般说来,可分为:表层质疑、深层次质疑和联想质疑。

表层质疑,较为肤浅,简单,最能激发整体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根据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提出哪些疑问呢?”学生稍加思索,纷纷发表自己的疑问:有的说,鱼钩为什么闪着“金色”?有的说,文章不会是写鱼钩而是写人物吧?有的说,鱼钩上一定有感人的故事吧?……我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对学生说:“你们一定最想知道的是鱼钩上感人的故事!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课题开始设疑,让学生有了悬念,再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的“生成”就有了目标。

深层质疑,它与读者的能力和感悟程度有关。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第2、3自然段“总—分”特点后,学生质疑:为什么标题叫《桂林山水》应该是先写山后写水,而在课文中则先写水?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次游览如果乘车去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乘船呢?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来观赏时作者是坐船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所以先写水,后写山。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

联想质疑是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迁移,从而产生的质疑,它凭借文本又高于文本。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者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质疑: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踊跃回答,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感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贵有疑”,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疑、爱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独劈蹊径,反常规地质疑,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善于把握学生的提问,在学生的质疑中捕捉到课堂生成点。

二、在意外中生“景”

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甚至一个意外,一个恶作剧……都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学了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部分内容后,一名学生阴阳怪气地说:“英子好没礼貌哟,连声‘谢谢都不说,就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就像炸开了锅。见此情景,我一点儿也没有责备他,稍加思索,趁热打铁抓住这一意外的生成点,让学生拓展想象:假如你是英子,会说些什么?教室里马上举起了许多小手,有的說:“英子会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掌声拯救了我,让我重树了理想。”有的说:“英子会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掌声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有的说:“英子会说,‘感谢同学们,是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成功和快乐!”……个个发言都有礼,接着我又说:“假如你是英子班上的同学,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会对英子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的说:“我会送给她一副对联:‘信心、决心、恒心,心想事成;朝气、勇气、灵气,气贯长虹!”有的说:“我会对英子说,‘遇上困难,决不屈服!”……学生们的想象如此丰富,还恰当地运用了对联、名言,感悟多么深!

这些通过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在合作探究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表现出的“节外生枝”,教师是随时可遇的,如果能准确、及时、合理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课堂就会出现亮丽的风景。

三、在个性朗读中生“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90%以上的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知—理解—共鸣—内化”,体现教师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关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个性化朗读占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再见了,亲人》,我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如果只把目光集中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情上,学生很容易理解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其实,作者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大嫂冒着危险去挖野菜,是因为志愿军长期吃不上蔬菜。……最后同学们很有感慨地说:“志愿军叔叔为朝鲜人民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是朝鲜人民的亲人;大娘、大嫂、小金花为志愿军付出了那么多,是志愿军叔叔的亲人!”最后,我让学生带着亲人离别时的那种感情读文,很多同学流出了眼泪。一节课下来,学生沉浸在感人的意境中,意犹未已。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热望。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读细读,读出个性化,读出“语文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在阅读体验中生“景”

所谓“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整个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要积极参与提问、调查、实验、质疑、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和构建意义等各个环节。科学家研究表明:当我们用眼睛看,我们只能记忆10%;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只能记忆30%;当我们身体经历,我们就能记忆80%。可见,体验比看、听效果更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体验中对文章所述内容等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体验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读写训练教学时运用甚广。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秋天的魅力,首先把孩子们带领到秋天的原野上游玩、欣赏。回到教室后,教师让他们谈出各自的体会,这时,学生的话匣子便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看到了漲红了脸的高粱,笑弯了腰的稻子;有的说,看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还有的说,闻到了香气宜人的桂花味;有的说,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说自己的感受,课堂声情并茂,十分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是动态的,具有生成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准确、及时把握住这些生成资源,利用好这些生成资源,灵活驾驭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现课程目标,使课堂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语文阅读“一主两翼”教学模式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D].延边大学,2014-04-20.

[2]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11-25.

[3]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3-10-21.

[4]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9-05.

[5]钟诗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途径探析——高师院校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思考之八[J].才智,2011-05-05.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阅读体验生成性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