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油价状态下石油企业的应对策略
2016-05-30杨立文
杨立文
【摘要】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能源,油价走势关系到全球经济的运行,决定石油企业的经济命脉,本文就低油价状态下石油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策略。
【关键词】低油价;应对;策略
2014年是世界石油行业大震荡、大调整、大转折的一年。全球石油持续供大于求,国际油价暴跌,且暴跌幅度超过40%。从市场因素来看,主要是原油供给方欧佩克不减产及美国页岩油气的产量持续增加从而导致原油供应充足,以及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经济普遍低迷,原油消费不旺,导致油价下跌。非市场因素方面,原油价格还受地缘政治因素、美元流动性及美元走势、金融投机及人为炒作等因素影响。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于油价并影响油价走势。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一、油价走低的原因分析
由于石油是一种金融产品,其价格主要不是取决于实体性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是取决于市场对这种供求关系变化的预期。投资者预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市场一旦预期未来石油可能供过于求,就容易导致油价暴跌。油价持续走低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全球石油供应增加导致产能过剩。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是供求规律。美国页岩油革命成功,欧佩克国家拒绝减产是导致油价持续走低的两大主要原因。2009年,美国以天然气产量达6240亿立方米,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欧佩克国家拒绝减产。以往欧佩克国家会在油价下跌时减产,在油价上涨时增产,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而近年来,很多欧佩克国家并不希望减产,因为它们依靠石油赚取的现金来支付庞大的福利开销。第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放缓。2003年至2013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量的58%来自中国,而中国经济2013年至2015年明显放缓,GDP由每年两位数增长减至7%左右,日本及欧洲经济继续滑坡。历史经验表明,油价下跌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第三,美元升值加速导致油价应声回落。1975年,欧佩克与美国之间达成的只用美元对石油进行定价的协议。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加速,也推动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下跌.第四,石油金融属性导致油价震荡频繁。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石油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金融投机造成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使国际石油价格不时偏离供需基本面,甚至反过来影响石油供需。第五,多重打压目的导致油价抬头乏力。由于欧美制裁,打击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靠增加石油产量来弥补经济缺口。
二、石油企业的应对策略
当前如何应对低油价的挑战,已经成为石油企业面临的首要课题。个人认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把握。宏观上,要抬头看天——宏观思考;微观上,要低头走路——系统把握。
(一)抬头看天——宏观思考
第一,准确分析国际石油供需基本面。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处于“非理性”时期,更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理性思考。全球石油资源总量有限是客观事实,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全球可利用的石油资源,目前存在由于石油供应不足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但目前全球石油资源自然耗竭不会发生。石油资源并不是实质性短缺,其价格的上涨源于对石油供应不可靠的“焦虑”。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全球石油可采资源估算4121亿吨。假设我们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理性”市场中,根据供求与当前技术水平判断,油价的合理价格水平是每桶70—75美元。未来油价的底线取决于石油边际成本,未来油价的上限取决于替代能源的成本变化。第二,全面了解国际石油大公司动态。将提升盈利能力和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我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三个策略:(1)控制规模(2)压缩投资(3)消减成本。
(二)低头走路——系统把握
第一,辩证看待当前油价低迷困境。正反相生,利弊共存。按照市场规律,高油价因为需求旺盛、盈利空间较大,相对而言可以带来高利润,但是,低油价未必就意味着低效益。1998年,中国石油重组之初,适值亚洲金融风暴后国际油价剧烈震荡,中国石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科学应对,不但理顺了内部关系,解决了改革之初的诸多矛盾,而且逐步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面对油价震荡下行的挑战,只要坚定信念,积极应对,就能够防范震荡风险,逆势而上,实现跳跃。
第二,客观审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当前油价低迷状态下,关注短期利益、忽视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浮出水面,自律、规范、有责任心的企业则有望更好地劈波斩浪。当前石油企业存在三种趋势:一是在员工中滋生不满情绪和松懈思想;二是管理者对市场发展、行业趋势、竞争对手的客观全面认识不足;三是企业掩盖管理经营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当前我们的策略是秉持危机意识,从最坏处着手,保持战略定力,往最好处努力。第三,苦练内功,提高企业发展动力。“开源节流、注重效益、改革创新”等词语,成为了“三桶油”2015年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词汇。树立底线思维,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质量效益。一是投资管理不断加强;二是成本费用管控有力;三是挖潜创效成果显著;四是人员管理持续强化;五是外部市场有效拓展;六是规范管理深入推进;七是基础工作全面加强。突出以效益为导向,落实工效挂钩政策,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实行增效增工资,稳效稳工资,降效降工资,亏损减工资的工资制度。第四,巧借外力实现企业借势发展。油田高低起伏,市场冷热不定,聪明的企业要从油价的高低、市场的冷热中跳出来,始终把握实体经济和油气行业的脉搏。一是借力新的生态环境,坚守战略方向,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二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未来油气产量呈现“稳油增气”的态势,表现为低投资、低成本、低价格、低回报态势。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拓展与相关国家之间合作互利空间,推动我国海外油气投资的健康发展,并带动油气装备的出口,与产油国探讨建立起互惠共赢的新的原油定价体系和结算机制、天然气定价机制。三是借力新的能源改革,进行科学应对。“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页岩气财政补贴政策,从而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四是尽快实现公司从陆上向海洋的技术装备升级和技术服务能力的跨越。五是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困难的挑战,创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