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的研究

2016-05-30崔臣

科技尚品 2016年3期
关键词:回收利用可行性

崔臣

摘 要:回收汽车制动能量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因此在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上已普遍存在,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上却难以发挥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将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回收利用;可行性

1 前言

汽车在摩擦制动过程中将大量动能转化为内能散失掉,如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顺道路上以速度VA行驶,制动后速度为VB,忽略空气阻力做的负功,则由制动器转变成内能的动能为W(VA2-VB2),其中(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取1.2),分别为车轮及飞轮的转动惯量,r为车轮半径。质量为1500kg的汽车,速度由30m/s减至10m/s的过程中,转化为热能散失掉的机械能为W(302-102)=720000J=720kJ,这些能量可驱动该车在水平良好路面上以最高车速行驶约500m。

2 制动功率

不考虑制动力上升期,假设制动期间汽车减速度a为常数,则车速VB=VAat,W(VA2-VB2)VA2(VA)2],制动功率P==(VA),其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如下图左(减速度a1a2a3),如果驾驶员在制动过程中增加制动力,制动功率突然增大,制动时间缩短,如下图右。

一辆1500kg的轿车,在干燥路面上从15m/s开始减速,减速度为4m/s2(中度制动),则初始制动功率P0=VA=1.21500154=10800W=108kW,假设平均分配到4个车轮,则每个车轮的制动功率为27kW。

3 发电机回收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的不可行性

(1)内燃机轿车配备的发电机(下称电机)额定功率远小于27kW,仅凭电机有效地吸收制动功率须换用大功率电机,而车载蓄电池不能承受过高的功率,故也需要升级。蓄电池及电机组成的电力系统功率密度较低,增大功率意味着大幅度增大体积和质量;在汽车电网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增大电流就会增大,这会对汽车电子元件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要换用大功率电机就必须全面改动汽车电网,显然得不偿失。因此只能将小功率电机与机械摩擦制动配合使用。轿车的电机功率一般在800W~1200W,为获得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选用2kW的电机进行计算。制动功率变化图如下:

阴影部分表示电机回收的功。计算得回收的功仅占总功的14.2%,若电机效率为85%,则只有12.07%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据功率图知初始车速高,减速度大时,回收能量所占的比例更小。

(2)电机阻尼扭矩变化曲线如下:

电机在高速运行时具有恒功率特性,阻尼扭矩会随转速升高而减小。为保证足够的制动力矩,必须增大机械制动的比例,这样电制动回收能量的效率就会更低,故应使电机工作在最大扭矩区。制动过程中由于车速降低,电机转速会脱离最大扭矩区,这时候就需要增大车轮与电机之间的传动比以扩大电机的工作范围。机械制动器与电机如果采用并联方式,由于电机阻尼扭矩保持不变,增大传动比会导致传递到车轮的制动力突然增大,这将使驾车的舒适感下降,严重时导致车轮抱死。若将电机与机械制动器串联,即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同时控制机械制动器和电机与车轮的传动比,在驾驶员不改变制动踏板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电机阻尼扭矩的自动下降会出现制动不足的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

(3)内燃机汽车有独立的电机为其电网供电,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可以得到满足,蓄电池也不会长时间处于亏电的状态,这样,电机的负载很小,驱动它所需的功率也很小,回收能量的效率就更加低。根据公式T=知,达不到额定功率时阻尼扭矩也比额定扭矩小,在制动减速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制动力的不足。

综合以上分析,用电机将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对于制动来说不可靠,对于能量回收来说效率太低。且根据制动功率图,制动力增加时功率突然增大会引起汽车电网中电流的瞬间变化,易损坏电子元件。故该能量回收方式不可取。但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純电动汽车上,因为这种汽车的电动机用于驱动汽车行驶,其功率很大,在汽车制动时可直接转化为大功率大扭矩的发电机,所以能高效地回收制动能量。这种汽车的蓄电池用于储存驱动汽车的电能,容量大而且不会随时保持在电量充足的状态,能保证电机需求功率足够大。

4 能量回收方案建议

对于内燃机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使用由液压蓄能器和液压马达组成的液压系统比电力系统更加适合。因为液压系统的功率密度比电力系统大得多,能量回收效率高,且不易出现制动不足的情况。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都远优于电力系统,使用及维护成本低。但是,液压系统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所以当蓄能器中的压力达到上限时应及时释放能量,比如设置限压阀等。蓄能器储存的液压能可通过液压马达转化为机械能,在汽车起步或者上坡时驱动车轮以起到助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刘博,杜继宏,齐国光.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4,30(1):34-36.

[3]娄洁,戴龙泉.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3):13-18.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猜你喜欢

回收利用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混凝土搅拌站污水的监测与回收使用的探讨
浅谈低碳经济中的省道公路养护
建筑、生态、资源
电弧炉炼钢的能量节约与利用
城市污水及其回收利用的技术探讨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