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搞好群众文艺活动

2016-05-30张晓娟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张晓娟

摘 要:文化惠民项目内容广泛,而群众文艺活动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实现“老百姓编、老百姓演、老百姓看、老百姓评”的文化权利,也能从中提炼出文艺精品,引导群众文化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艺;组织方式;传统文化

一、创新群众文艺活动组织方式

我国在很早就提出,我国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工作人员,需要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多创造出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的精神产品,使我国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姹紫嫣红。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创新群众文艺活动组织形式,是党和人民的迫切期望,也是新时代的热烈呼唤。具体而言,创新群众文艺活动组织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政府主导群众文艺活动。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各级党政领导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群众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国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和配合群众文艺活动,在必要时还应该直接主办群众文化活动,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夯实群众文化活动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如今,我国已有不少地方政府意识到主办群众文艺活动的重要性,对其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有了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其他力量的齐心协力,我国群众文艺活动必将开创更好的格局。

组织符合群众需求的文艺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群众希望亲自参加文艺活动,而不想停留于观赏阶段。另外,人类与生俱来的群体性和竞争性也促使群众希望自己能成为舞台的主角,充分展现自己的文艺才华。所以当地部门可以多举办一些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的文艺活动,比如“老年KTV”“小小故事家”“广场舞大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筹集足够的资金,并予以精心组织,这些群众文艺活动并不难举办,还能吸引群众参与。

重视组织家庭文化活动。不管在什么年代,家庭都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生产、生活的小群体,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组织家庭文艺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在社会中塑造良好的家庭风气,弘扬家庭和乐的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可以组织伉俪演唱大赛、家庭演唱会、全家总动员等文艺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幸福、文明、和美的时代新风尚。

大力组织民族民间活动。目前,洋文化娱乐活动纷纷涌入我国,导致我国的民族民间活动的地位不断被挤压,甚至出现被遗忘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有鉴于此,当地部门应该大力组织民族民间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元旦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都应该积极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踩高跷、赛龙舟、舞龙灯等。这些活动还能使老一辈民间艺术热爱者提供大展拳脚的空间,使我国传统艺术不断延绵下去。

二、整合人才资源,培养群众文艺的队伍

对于群众文艺创作来说,基层人才的匮乏和流失问题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问题,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严重影响着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因此,如何采取多种手段发展营造创作人才队伍生长的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创作人才。群众文艺创作者既有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士,也有社会各界的文艺爱好者,如果不善于发现和使用好这些人才资源,他们就很容易被埋没或流失。因此,文化部门要做有心人,要有计划地开展本地创作人才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建立创作人才库,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本地创作人才的整体情况,为有效整合资源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创作人才的培训。在文艺创作人才中,许多爱好文艺的基层创作者都不具备扎实的创作基本功,但是他们所具有的鲜活的基层生活经历以及对于文艺创作的饱满热情,也是一些专业创作者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文化部门一定要注意鼓励和保护好他们的创作热情,采取措施,为他们创造培训和培养的机会。三是要建设完善的人才结构。既要发挥好现有专家和拔尖人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为业余创作者和爱好者者树立标杆;又要充分激励骨干人才的创作,让他们多出新作品和好作品,鼓励他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成为领军人物的后备军;同时,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培养新人,建设年轻梯队。

三、提供展示平台,打造群众文艺的品牌

群众文艺既然是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必然一切以群众为出发点,创作生产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既要坚持走大众化、民族化的道路,又要注意群众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在取材方面和表演形式上出新,同时还要引导群众文化向高品质发展,提高群众的审美意识。在做好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宣传工作始终是重要的一环。干得好,也要说得好,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群众文艺工作覆盖面广、种类丰富。在宣传时,就必须注意突出特色抓亮点,才能起到扩大影响,鼓励群众积极性的作用。对于成熟的群众文艺品牌,要不断借助已经形成的经验,整合资源,推陈出新,继续提高其品质和影响力。对于新的群众文艺品牌,则要善于与时俱进,既要不断推出满足群众最新文化需求的活动,又要利用各种载体,扩大宣传之势。

四、建立激励机制,扩大群众文艺的效应

发展群众文艺事业还应建立起与文艺规律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文艺体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从而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推动文艺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改进重点群众文艺创作项目的扶持办法,为进一步繁荣文艺事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要通过调研,建立起人民群众对文艺需求的收集机制。广泛收集群众文艺创作需求的信息,在充分掌握群众对文艺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文艺创作规划,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文化惠民项目作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尤其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安涤非.开展农村文艺活动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03)

[2]李俊玲.关于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策划方案实践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文广新体局)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